文|王庆峰
“廉者,政之本也。”清正廉洁是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的不变底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从“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焦裕禄,到“殉职时身上只有8元6角钱”的孔繁森,再到“靠自己,莫求沾光”的张富清……一代代优秀的共产党员,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一遍遍地诠释一个道理: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围绕“以学正风”提出明确要求,其中强调要“弘扬清廉之风”,并就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一体推进“三不腐”等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这次开展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具体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廉洁奉公树立新风”。弘扬清廉之风,必须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与人民同心,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
弘扬清廉之风,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在党的历史上,有过3次传为美谈的著名对谈,甲申对、窑洞对、赶考对,其要旨就是告诫全党“不当李自成”,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新时代十年,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第二个答案”,即自我革命。但同时也要看到,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党员干部权力观严重扭曲,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时抬头,隐形变异行为潜滋暗长,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还任重道远……新征程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必须始终保持“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让清正廉洁成为广大共产党员的自觉追求。
弘扬清廉之风,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为谁服务,是一个根本性的立场问题。正如总书记所指出:“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目前来看,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做到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但也有个别人精于谋官、长于算计,或把权力当特权,处处趾高气扬,或把权力当工具,拿权力换利益。对此,必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视权力为责任,多想一想“当官图什么,身后留什么”,全面查找廉洁风险点,筑牢思想防线,坚守法纪红线,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弘扬清廉之风,要一体推进“三不腐”。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遏制增量、清除存量的任务依然艰巨。总书记强调按照“三不腐”要求健全相关制度、严格执纪,建好护栏,实际指向就是标本兼治、系统治理,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贯通起来,三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要在不敢腐上持续加压,保持零容忍震慑不变、高压惩治力量常在,使不敢腐的震慑持续强化;在不能腐上深化拓展,深化源头治理,使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紧;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使不想腐的自觉深入人心。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迈上新的征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始终弘扬清廉之风,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才能使我们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