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掌上办案、市民共治,东莞打出城市管理“绣花功夫”

长安政法
+订阅

“以前乱摆摊,人多车多很杂乱,现在经过引导管理,吓角夜市变成了规范的临时摆卖点,很受附近居民欢迎。”在谢岗镇曹乐村,谢岗城管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通过对占道经营行为实施三教而罚”,即第一次口头教育、第二次免罚承诺、第三次“小微执法”快速处罚,规范了曹乐村、谢岗村等多地的户外经营,守护了城市“烟火气”。

去年,东莞城管在全省首创“小微执法”工作模式,成为“数字城管”转向“智慧城管”的一幕剪影。今年以来,乘着数字政府建设东风,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和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联手建设“智慧城管”二期并取得初步成效,以“e”执法应用、“一键找城管”微信小程序等系列特色项目,正大力构建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大平台,让数字赋能治理的每一针、每一线,让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

执法人员“掌上办案”

市民群众“一键共治”

过去,门前三包、乱摆乱卖等行为,往往伴随着“不愿罚、不认罚”的执法痛点。“小微执法”以服务为先、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理念,让执法人员愿意使用、被处罚人能够接受。

为了进一步解决取证难、流程多的问题,东莞依托智慧城管平台开发了“e执法”应用,通过实施“红黄绿”三码评价,让一线执法人员只需一部手机、一台手掌大的便携式打印机,就可实现口头教育、免罚承诺、现场取证及简易处罚等程序,随时追溯当事人“首次绿码、二次黄码、三次红码”的执法记录,提高了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和执法效率。

早在2019年,围绕“城市运行安全高效健康、城市管理干净整洁有序、为民服务精准精细精致”目标,东莞启动智慧城管项目建设,建设了智慧城管案件统一分拨系统、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可视化展示系统等,逐步形成“全面覆盖、共享融合、敏捷高效、开放互动”的东莞智慧城管体系,高效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

吸收了一期的建设成果,智慧城管二期结合住建部运管服务平台建设指南和标准,建设了行业运行监管、综合业务管控、公共服务、分析决策辅助等六方面系统共22个子系统,向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市政公用、城镇燃气等多个模块拓展,着力搭设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为一体的智能化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同样是提高管理“精度”,“e执法”是一线执法者的“掌上办案神器”,“一键找城管”则让市民群众实现对家园的“一键共治”。

4月26日,为引导市民共建共治文明城市,东莞上线“一键找城管”微信小程序,市民不仅可以快速上报身边的城市管理问题,触发上报、受理、处置、回复、评价的全闭环管理方式,还可随时找城管片长、公园、公厕等,让焕发的公民意识、政民的良好互动,一起滋养城市的优美环境。

截至5月31日,“一键找城管”已协助处理问题近7万条,共有近2万名市民参与;推广使用期间亦对热心市民上报的部分问题进行奖励。

“这个系统简单上手、操作便捷、响应迅速,市民遇到街面脏乱、路灯故障等问题,可以随时随地上报和跟进,我们鼓励市民一起参与到城市管理,参与到文明城市的共建、共治、共享中。”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城市管理

一图展示、一网感知

“金锡路周边有占道经营行为,引起交通堵塞,请快速前往处理。”走进东莞市数字城管指挥调度中心,大屏幕实时显示着街道、公园等实时画面,指挥中心发出指令的数分钟后,附近的执法人员就赶到了现场处理。

一图展示、一网感知、一秒研判、一体评价这就是城市管理数字驾驶舱的厉害之处。通过汇聚城管部门各业务、各相关部门和市民上报等数据,驾驶舱形成一套城市运行态势指标体系和数据模型,支撑科学决策、处置反馈等全方位管理。

借助大数据、物联网、AI等技术,智慧城管二期加强了视频智能识别、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监管等应用,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东莞城管以案件统一分拨、视频智能识别分析等应用系统,助力东莞获得“2022世界智慧城市大奖·治理大奖”;今年年初,东莞城管荣获国家住建部2022年度巩固深化“强转树”专项行动表现突出单位。

目前,视频智能识别分析系统共享市雪亮工程超1.5万路视频监控,配置17种AI识别算法,集成数据分析、视频处理、图片AI识别能力,实现对出店经营、流动摊贩等执法难点问题的自动发现,有效减少执法巡逻人力,实现从事后处置、被动监管到如今的事前预防、即时管理。

“通过温馨提醒等手段,让违法违规对象通过‘自治’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了很多执法冲突,市民群众也更愿意遵纪守法。”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垃圾处理一直是城市管理的“刺头”。利用4G/5G、北斗定位技术、车载视频、车牌识别、RFID等智能终端设备,东莞如今已实现对全市各镇街、各环卫公司生活垃圾运输过程、末端处置的全链条监管。

对于建筑垃圾,借助车载终端数据、道路上视频及卡口数据等信息,结合各类审批数据,建筑垃圾智能化管理系统将实现对泥头车的工地源头、运输途中、终端消纳三个维度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同时辅以电子联单、轨迹溯源等技术手段,全面管控东莞市建筑垃圾日常运营状态,精准把控“从哪儿产生,运到哪里去”。

据了解,东莞还将朝向打造高质量城市管理水平继续深化发展,借助与企业联创智慧城市实验室,共同探索城市治理的新模式,迭代升级各类城市运行管理场景应用,健全完善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体制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建好“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文章转自:东莞政法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