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居)民小组“基石工程”看电白如何探索善治兴村之路

南方⁺ 记者

“大家最近生活中有没有哪些需要解决的事情?”在茂名市电白区沙院镇福兴村龙君二村好心公园“一村一服务团队”接访点,村民小组长陈程抛出基层治理话题,围坐在大理石桌前的不少村民纷纷提出自己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

沙院镇网格服务团队在接访点接待群众。

群众反映的问题都记录好以后,陈程他们便开始巡村。每逢周三,这已经成为沙院镇村民小组长常态化的工作。他们集中下沉到村(居)民小组一线,收集群众诉求、解答群众疑问。

村(居)民小组是农村基层工作的第一道基石,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近年来,电白区在全面总结村(居)民小组长“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探索推进村(居)民小组“基石工程”,优化完善村(居)民小组管理和服务功能,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强队伍

依托三级党校定期开展集中轮训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林头镇参桥塘尾村,村民小组长何欧洋在参桥村党组织书记梁月妹的带领下宣读入党誓词。“内心无比欣慰激动,今后,我将在工作中进一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一名年轻的致富能手,何欧洋怀抱发展家乡的梦想,回乡担任村民小组长后积极投入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村建设等工作,获得了村民的认可。

热心社区和公益事务的黄绿飞是电白区社区志愿者协会会长,也是一名有领导能力的党员。在街道、社区的大力培养下,2021年黄绿飞当选为水东街道忠良社区第六居民小组长。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黄绿飞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能力和强大的志愿者队伍资源协助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特别是近两年,黄绿飞主动请缨,组织志愿者队伍到社区参与各项活动约30场次,动员志愿者到社区参与志愿服务1000多人次,为社区解决了人力紧缺的难题。

“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有赖居民小组长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水东街道忠良社区负责人对黄绿飞的表现赞许颇多。

抓好乡村振兴四支队伍建设是电白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重大成效的法宝。近年来,电白努力优化村(居)民小组长队伍结构,搭建起把村(居)民小组长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推选为村(居)民小组长的双向培养机制,将每个村致富能力强、带动效益明显、表现优秀的村(居)民小组长发展为党员。同时,在党员中,重点培养年轻、文化水平较高的党员担任村(居)民小组长,全面提升党员村(居)民小组长比例。今年以来,电白区已有924名村(居)民小组长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队伍不仅要选优配强,能力也要持续提升,培训培育少不了。

“这次培训让我对农村基层工作的要求更清楚了,对我今后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将立足岗位职责,为建设美丽那霍添砖加瓦。”那霍镇党校举办的村(居)民小组长培训会刚刚结束,水石村村民小组长谭汝信表示,要努力用学到的知识助力开展村务工作,不辜负组织和村民的信任。

那霍镇党校举行村(居)民小组长培训会。

这段时间,旨在帮助村(居)民小组长提升村务管理能力的培训班在电白各镇街陆续铺开。贴合实际,针对性、实践性强的课程内容让不少村民小组长受益匪浅。

“近年来,那行安允村部分土地房屋被列为征收对象,我虽然有一定群众基础,但做群众思想工作时还经常会碰壁,束手无策。街道举办的培训班分享了很多基层治理经验,为我的工作打开了新的思路,才终于把这块硬骨头啃下。”陈村街道那行安允村村民小组长邓日好说。

“我们把政策解读、村务管理、土地流转、发展经济、乡村振兴等内容作为重点,让培训更具针对性。”自2021年起,电白区依托区、镇、村三级党校培训主阵地针对村(居)民小组长队伍定期开展集中轮训。同时,以村(社区)为单位,常态化组织村(居)民小组长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跟岗学习,安排镇(街道)领导班子、村(社区)“两委”干部相对固定联系开展传帮带,全面提高村(居)民小组长分析、判断和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效能

全面铺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污水管网建设的初衷是为了百姓生活更便利、社区环境更美丽,大家要理解和积极配合党委、政府的工作……”为了加快推进社区污水管网建设,完善社区下水道排污功能,南海街道炮台社区广海村村民小组长任太忠忙得不可开交。他带领网格服务团队夜访被列入污水管网建设施工计划征地范围的几名村民,给他们讲政策做工作。

南海街道网格员入村走访与群众交流。

“遇到这种征地施工的情况,许多村民不了解政策就容易抵触。这就需要我们把相关政策讲细讲透,努力把他们的思想转变过来。他们听了、懂了,有问题就可以一起商量,一起去解决。”最终,在任太忠和团队成员不懈的努力下,相关村民纷纷做出让步,主动腾出土地配合工作,炮台社区广海村污水管网建设工作任务得以如期顺利完成。

“组团式服务”是电白区对五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内涵的丰富和提升。今年以来,电白区全面铺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每周三为固定接访日,安排村(居)民小组长带领服务团队开展全覆盖巡村,重点解决道路建设、村容村貌和环境整治、水利兴修、土地征收、重点工程建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险重问题。

陈村街道网格服务团队在接访点接待群众。

“网格化管理提升了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但同时基层网格服务半径过大、服务力量不足导致的群众诉求难以满足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电海街道党工委书记黄伟健介绍,以村(居)民小组长为重点,充分整合村民小组、住宅小区等网格内的力量组建服务团队推行组团式服务,以“大兵团”作战模式凝聚网格合力,就是为了彻底解决过去村(居)民小组长、网格员单打独斗、事倍功半等问题,推动网格化管理服务迭代升级。

去年以来,电海街道先行先试,实现“一团”对应“一组”,以进一步激活网格效能、提升服务水平。目前,电海街道已组建了49个服务团队,集合多元力量为全街道一万多户居民提供全天候、零距离动态服务管理。

每逢周三,电海街道下辖各村民小组长会带领服务团队以“散步巡查监管”的方式,重点对辖区内路面环境卫生、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巡查劝阻。巡查过程中,如发现存在垃圾散乱、“牛皮癣”、占道经营等问题,他们会及时将村道两边和房屋前后的垃圾、杂物、落叶清理干净,做到问题无遗漏、整改不拖延。与此同时,服务团队还起着“流动宣传”的作用,他们在巡查的同时积极宣传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工作机制,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劝导村民主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积极响应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今年3月,茂名市巩固卫生城市复审进入攻坚阶段。作为电白的城乡接合部,电海街道乔梅村一直是检查组暗访的重点。为做好迎检工作,乔梅杨梅山村村民小组长陈成科带领服务团队,联合包联单位志愿者严格巡查、劝导、整改,做到卫生黑点、不文明现象立行立改,对于无法处理的问题及时上报街道,并做好后续跟进。在其带领下,共完成卫生黑点整改51处,有力改善了村中卫生环境,促进卫生文明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电白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组团式服务是电白推进“基石工程”的有效方式,也是电白抓好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缩影。

激活力

配套2000多万元落实待遇补贴

“曾经的福兴龙君一村没有完整的硬底化道路,群众出行十分不便。”陈建强是沙院镇福兴龙君一村的村民小组长,任职以来,他想方设法改变村中的面貌,制定龙君一村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自己从事建筑行业的资源优势,组织募捐,争取政府的支持,为村民们修建了一条通往山外的宽敞大路。此外,陈建强还为村里一些小路修建了硬底化道路,有效为村民解决了出行不便的问题。

沙院镇福兴村村民小组长组织群众参与排污管网建设。

马踏镇黄羌村曾经是省定贫困村,虽已脱贫出列,但土地水村等部分自然村个别脱贫户底子薄、抗风险能力较差,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作为土地水村的村民小组长,王搞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深入调查走访后,他决定利用自身技术和资金优势,在黄羌村委会土地水田垌建设约1000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示范基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基地运转起来以后,不仅将不少困难户纳为了雇员,还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托管业务,全力当好村民的“田保姆”,帮助村民实现增产增收。

“作为村民小组长,我们是村里的领头雁,就要敢于和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带动父老乡亲们增收致富,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王搞员说。

在电白乡村振兴各条战线上,许多像陈建强、王搞员一般的村(居)民小组长都在各自岗位上绽放出风采。不过,为民办事的觉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固然值得赞许,但激发干事热情的机制如能顺畅运转,才能助推基层管理长效长治。

沙院镇福兴福建二村服务团队在接访点接待群众。

为调动村(居)民小组长工作积极性,电白区每年安排配套2000多万元财政资金落实村(居)民小组长的待遇补贴。待遇补贴由基本补贴和绩效考核补贴组成,其中基本补贴为200元/月,绩效考核补贴为每人每年1200元。同时,当地以镇(街道)为单位定期对村(居)民小组长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村(居)民小组长的选拔任用、评先奖优、治庸治懒、能上能下等挂起钩来,对工作表现突出、群众认可、考核优秀的及时推荐为积极分子、吸收为预备党员,符合条件的纳入村(社区)后备干部管理,定向培养,特别优秀的直接提名为村(社区)“两委”干部人选,对连续两年考核为不称职的按相关程序予以罢免。

此外,电白还重新修订了《电白区村(居)民小组长管理办法》,出台加强村(居)民小组长 “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十二条硬措施”,聚焦组织建设、决策机制、队伍建设、考核激励等方面,推动党的工作覆盖和组织覆盖向村民小组延伸,推进村(居)民小组“三资”规范化管理,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最后一米”,构建上下贯通、全员覆盖的联系服务群众体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组建服务团队,加强村(居)民小组长培训锤炼,落实村(居)民小组长待遇补贴,抓好村(居)民小组长考核激励……一系列“组合拳”落地,有效解决了过去村民小组长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也逐渐将电白区的基层自治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南方+记者 邓建青

通讯员 李龙

编辑 李阳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