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与中医|省郎忧病士,书信有柴胡——聊聊中药“柴胡”

胡世云
+订阅

  寄韦有夏郎中

  [ 唐 ] 杜甫

  省郎忧病士,书信有柴胡。

  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

  亲知天畔少,药味峡中无。

  归楫生衣卧,春鸥洗翅呼。

  犹闻上急水,早作取平途。

  万里皇华使,为僚记腐儒。

  关于作者: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1

  学中药:柴胡

  说起柴胡,相信大家马上就会想到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小柴胡颗粒或者小柴胡片。但这次我们不说中成药,只是聊一聊中药柴胡。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根,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等地;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等地。临床一般认为北柴胡入药为佳。春秋两季采挖。其中以条粗长、须根少者为佳。一般切段,生用或醋炙用。

  梁代《本草经集注》称:“柴胡疗伤寒第一用”。《神农本草经》对柴胡的临床应用描述更详尽:“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生山谷。”

  因此,柴胡苦、辛,微寒,归肺、肝脾经。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对于柴胡的疏散退热作用,无论外感风寒风热,都可通过配伍来治疗;柴胡疏肝解郁,多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胀痛和月经不调等疾病;柴胡升举阳气,可治疗清气不升引起的子宫脱垂、脱肛等。柴胡此三类功效,在用量方面也是有讲究的,发表退热用量宜大,升举阳气用量宜小,疏肝解郁用量则居中。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具有镇静、镇痛、解热、镇咳、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柴胡以及柴胡皂苷可促进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而呈现出抗炎作用。柴胡皂苷又可降低血浆胆固醇。柴胡有较好的抗脂肪肝、抗肝损伤、利胆、降低氨基酸转移酶、兴奋肠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抗溃疡、抑制一线蛋白酶等作用。柴胡煎剂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此外,柴胡还有抗感冒病毒、增加蛋白质生物合成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柴胡性能升散。因此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以及气机上逆等不宜使用。另外,中药需要在中医的辨证下使用,不可盲目地使用中药。

  02

  品药膳

  柴胡粉葛猪瘦肉汤

  材料:北柴胡30克、粉葛250克、猪瘦肉500克、生姜2片约15克。

  烹制:各物分别洗净,北柴胡用纱布包裹,粉葛去皮、切块。一起与猪瘦肉、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1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1小时,取出北柴胡,调入适量食盐调味便可。

  功效:调和表里,和解胃气;特别适合体感忽冷忽热者饮用。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在后台与本团队联系;文中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