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享多彩夏日 激情拥‘报’未来”
2023年韶报小记者暑假夏令营
“拔翠非遗文化之旅”
将于7月17日开营
营员们除了可以深度体验小记者职业
增强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外
还将先后前往始兴、南雄两个非遗文化原发地
学习体验采桑养蚕、瑶绣、瑶歌、火龙制作
宰相粉制作、竹编、旋木等非遗技艺
学习了解我市非遗文化
增强动手能力,成为“小小非遗传承人”
我市非遗文化精彩纷呈
在本次的“拔翠非遗文化之旅”中
我们将学习体验其中哪些非遗项目呢?
现在就来一睹为快吧!
线路一
【 始兴 】
01
宰相粉制作技艺
宰相粉又称清化剪粉,在始兴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隘子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唐朝名相张九龄年少时聪慧好学,为考取功名,小九龄常秉烛夜读至深夜,母亲卢氏担心小九龄身体吃不消,聪明的卢氏几经摸索,用大米及山泉水,经选米、洗涤、浸泡、磨浆、蒸煮、晒干、过水、切粉、团粉、晒干等工序制造出的大米制品,研制了剪粉, 后来家乡人民为纪念张九龄,便把剪粉尊称为“宰相粉”。
2015年,宰相粉制作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02
外营草席编织技艺
始兴县沈所镇八一村以编织草席扬名在外,因八一村原名“外营村”,村中所生产的草席故而称为“外营草席”。“外营席”比一般的草席至少要厚上一倍,手感舒适,冬暖夏凉且经久耐用,更是当地新婚男女铺新床时必需的用品,新婚所用的草席则需以红绳编出一些喜庆的图案和字样。织席的时候需要两个人互相配合:一人握席扣,一人穿席草,先将事先备好的席绳穿在用于打草席的木制席床上,然后用力使耙样的东西敲下来,如此反复方可打成一张席面。
2011年,外营草席编织技艺被列入韶关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03
瑶绣
瑶绣是瑶族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术,一般都用于装饰服饰的襟领、口袋、衫和裤的袖边以及胸背、腰带、巾帽、挎包等。深渡水乡过山瑶的刺绣用的布料很讲究,大多采用布纹纵横分明、布眼清晰的黑、蓝、白色布料。最大特点就是正面秀,绣时不用底稿,先用黑白线依布纹绣出方格,然后配入基本图案,常用意向化、象形化的图案构成主要内容。用以构成全幅花纹的基本图案是定型的,花纹的颜色也大都有严格的规定,而丝线的颜色显得丰富,有红、绿、黄、黑、白5种颜色。
2017年,瑶绣被列入始兴县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04
瑶歌
瑶歌分为“固定”和“即兴”两种。“固定”是指伴随着瑶族先民祭祀盘王而产生的一部历史长歌——《盘王歌》;“即兴”是指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下,信口演唱的歌谣,瑶歌“三十六词七任曲”共有几百首。原生态的瑶歌有独唱、对唱、齐唱,唱时讲究一定技巧,强调拖音、吐气、重复、曲调清新、音细而唱、悠扬动听。
2017年,瑶歌被列入始兴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05
罗坝舞火龙
在农历正月十三、十四和元宵节晚上,罗坝镇角田村全村人都有舞火龙的习俗,人们放鞭炮、封红包,请龙上门拜年,以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火龙表演者身着短裤上阵,以防爆竹烧衣服。舞火龙表演招式丰富,龙呈百态、气势宏伟,呈现出人在龙中舞、龙在火中飞的气势场景,从远处望去,一条接一条的火龙,腾飞起舞、光芒四射,田野生辉。
2021年,罗坝舞火龙被列入始兴县第八批非遗项目名录。
线路二
【南雄】
01
灯舞(茶花灯)
茶花灯是一种灯类的传统舞蹈,起源于南雄南亩里溪村一带的龙凤采茶灯,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整个茶花灯表演以“时唱时和,锣鼓伴奏”为主,把唱、做、念、打融为一体,人物角色共有5人:第一个是男角舞龙头;第二和第四个是男扮女装的花旦提茶花灯,第三个是丑角提鲤鱼灯,第五个男角擎一只凤凰,因此叫做“龙头凤尾中鲤鱼”茶花灯,整个舞蹈表演风格欢快诙谐、乡土气息浓郁。
2018年,茶花灯被列入广东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2
南雄竹、藤工艺编制技艺
南雄是以山林为主的山区,中原人南迁的同时,针对南雄山区竹和藤比较多的特点,创造了竹、藤编制技术。到了明清时期,除了直接为生活、生产服务外的簸箕、箩筺、提篮,逐步向工艺方向发展,编织日益精细,并开始有了图案,其造型颇具粤北客家风情,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竹、藤工艺品清新淡雅,线条流畅并带有淡淡的泥土的芬香;竹材光滑细致,见天然纹理,自然朴素,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受;在编织上,其编织工艺很为独特,有“回还原编”“三角眼编”“垂直纬编”“六角六方编”等。
2021年,南雄竹、藤工艺编制技艺被列入韶关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3
南雄旋木工艺
南雄旋木技艺是一种以原生木材为原材料,通过特殊技艺加工生产出来的集实用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木质器物加工技艺。“旋木”在工艺里的解释就是:将木料固定在旋床上,通过旋床的旋转,匠人用手中的雕刻刀把木片或木块旋转雕刻成各式各样形状的工艺或过程。旋木技艺所使用的工具有数十种,加工制作过程主要有10种工序,主要有打截、溜削、旋木等等,其制作手法主要有跳刀、内旋、镶嵌等,较为繁复。
2021年,南雄旋木工艺被列入韶关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4
小水岭高脚狮
小水岭高脚狮是集舞蹈舞狮杂耍技巧与一身的民间传统舞蹈,由“高跷”与“戏狮”两部分组成。表演时,先由3个角色人表演跷上技巧,如“一炷香”“黄鹰展翅”“翻肚”“倒挂金钩”等。由3对高脚狮踩着高跷,披上“狮皮”,表演“戏狮”,通过狮子“喝水”“搔痒”“打盹”“打滚”等生活动作,生动地表现狮子的各种情态和可爱的形象。此舞动作惊险、场面壮观,在表演中,不仅着意表现狮子的形象和情态,还要显示武术功力和杂耍技巧。
2009年,小水岭高脚狮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始兴和南雄的非遗文化太精彩了!
是不是已经相当期待了?!
期间还会穿插现场采访撰稿环节
由带队导师引导进行新闻报道创作
营员手记撰写
《韶关日报 教育·校园》版
将甄选优秀作品予以刊发
你还在犹豫什么?
快联系我们报名参加吧!
咨询地点:韶关市浈江区熏风路11号韶关报业传媒有限公司营业厅
咨询热线:杜老师 13727516955(微信同号)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婕
图片由南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始兴县文化馆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