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网约车司机生存现状②|“干这份工,必须得很能抗”

南方⁺ 记者

周俊(化名),36岁,本科学历,2014年来到东莞,曾在建材行业当业务员,后成为职业司机。“其实帮老板开车挺累的,一个月20多天都在出差,全国各地跑。”2019年底,不顾雇主一再加薪,周俊选择了离职。

“不是钱的问题,实在是太辛苦了,我受不了了。”

回老家过了个年,2020年初周俊回到东莞,开始琢磨起网约车这个行业。

一番权衡后,他选择了租车,因为自己买车开“不划算”。周俊算了一笔账,对无车的从业者来说,买车首先就要花一大笔钱,办理运营证后,每年要购买一万多块的运营保险,再考虑到车的自然损耗和定期保养,每月的成本在3500至4000元之间。

但如果从公司租车,每个月成本就3000块,不用管保险,也不用自己维修和保养,“全部都是公司搞定。”对此,周俊特意补充道:“所以一定要选正规的网约车平台,不然容易被坑。”

不想被约束,似乎是周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其实,离职之后我就这样想过,帮老板开车这么辛苦,也就那么一点钱,还要受气,自己开车没人管多好。”周俊这样描述自己入行的原因。

半年不到,周俊就成功面试进入一家业内较为知名的大平台,成为一名专职网约车司机。

只是入行后,他对这一行萌生了新的感悟——原来也挺累。

对周围那些背负财务压力的同行而言,一份多劳多得且上不封顶的工作,似乎在天然地“诱惑”他们自我加压。一天挣三四百元是常态,努力点能挣个五六百,但只要有一天挣1000元的可能,就会有人为之不停歇。

周俊也承认这份工作的优越之处:灵活。

“丰俭由人。”他表示,有些同行做这个就是为了能随时回家照顾孩子。至于他自己,则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直接下线回家,因为他单身独居、有房有车,“一人吃饱,全家不愁”。

同公司一名年轻司机直言道,如果没有债务和养家糊口的压力,“这份工作一般人坚持不下来,必须要很能抗才行。”

此外,这些网约车司机的健康也面临着考验。

有的司机感觉身体没有之前好,比较虚弱,容易生病,“可能是因为经常熬夜”;有些司机说自己得了胃病,“早上5:30开始上班,80%的情况没空吃早餐,胃痛起来又吃不下午餐,后来干脆一整天都没吃。”

尽管吃得不多,但不规律的饮食和久坐不动的工作日常,让“发福且虚胖”的亚健康状态在这一群体中蔓延。

“本来是想下线吃饭的,突然单就来了,把到手的订单丢掉感觉好可惜,就赶紧去跑。”他顿了顿,又补充说:“结果因为不吃饭得了胃病,产生了更大的费用,感觉有点不值。”

受访司机们往往在谈及行业变化时变得格外健谈,他们有很多想法不吐不快,其中不乏对市场乱象的抱怨,也有对网约车司机“预备役”们的忠告。

一方面,司机的分成在下降。近年来,大平台强势介入网约车行业“做中间商赚差价”,并利用自身流量优势不断压价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大量中小平台的涌入也让行业更加鱼龙混杂;另一方面,司机的订单在减少。毫无疑问,东莞网约车行业已进入“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

“行业完全饱和了,一个司机平均下来一天接不够10个订单。”周俊回忆2020年刚入行时,一天工作9小时准时下班,能赚个六七百,现在每天工作接近15个小时才能保持原来的收入水平。

所以,他选择“不卷”,不论挣多挣少,到了时间就下班,“我平平安安。”

蛋糕小了,分蛋糕的人还多了。

周俊奉劝想现在入行的人谨慎决策:如果不用供房供车养家,网约车司机“还算可以”,但如果想靠这个挣大钱,还是不要来了。

【策划】欧雅琴

【采写】南方+记者 谢麦诗 欧雅琴

【摄影】邓浩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