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一位大儒书写一段青史,一段青史成就一座古城。
在增城,有一位明儒,与王阳明齐名,官至三部尚书,创立“甘泉学派”,其精神至今仍滋养着增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不可替代的一抹文化亮色,他就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心学大师——湛若水。
位于增城区的湛甘泉雕像。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广州增城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大儒。明弘治五年(1492年),湛若水参加乡试考取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参加会试,中进士第二名,先后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侍读。嘉靖三年(1524年),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后又历任南京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追赠太子少保。
作为广东56位南粤先贤之一,他给后世留下了哪些精神文化遗产?他如何与王阳明亦师亦友?岭南山水赋予了他哪些灵感和财富?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在这个夏天以故事为载体进行解答。
近日,由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挂绿之夏”2023广州增城荔枝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之“名家解读湛甘泉”正式启动。“名家解读湛甘泉”将邀请国内权威学者授课,推出15期短视频。敬请关注。
主讲人
周月亮,当代心学名家,现任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院长,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组委会副主席。
周月亮
1998年,周月亮写作出版的《王阳明大传》,二十多年来不断再版,影响了大批阳明心学研究学者和作家。2017年,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把周月亮重新修订的《王阳明传》作为推荐书目,推荐给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政干部阅读。
目前,周月亮线上各平台粉丝超100万,是国内活学活用王阳明心学的开拓者、传播者和实践者,被誉为“阳明心学研究第一人”。有人说他是周伯通,有趣的老顽童;有人说他是苏曼殊,才情佯狂;有人说他像嵇康,阳刚且只管兴高采烈;也有人说他总是多愁善感。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一讲《谁是王阳明真正的朋友?》
王阳明的“第一密友”,为何是他?|名家解读湛甘泉①
讲义实录
如果王阳明有一个朋友,那就是湛甘泉,如果王阳明有无数个朋友,排第一的是湛甘泉。
王阳明45岁被任命成一个掌实权的剿匪司令。他的身边人都很高兴,包括王阳明的学生,只有湛甘泉劝王阳明:“你忘了当初咱们的约定,你忘了当初咱们说要买块地,共修圣学?”遗憾的是,好友的话,王阳明没听进去。
我当年写《王阳明大传》的时候,有一章叫“年轮”。其中提到了,从王彦达开始,“隐逸”的家风。日本人说王阳明精神支柱有四个,其中一个就是隐逸。他有隐逸的情怀,他有隐逸气。但是真正堪称“隐儒”(即大隐隐于朝的那种儒者),是湛甘泉。
王阳明34岁时在京城认识湛甘泉,他俩叫一见定交。当时,王阳明34岁,湛甘泉40岁。王阳明跟别人说,自己侍宦三十年未见此人——就没见过像湛甘泉这样了不起的人。
位于增城区的湛甘泉雕像。
不久后,王阳明就要去上书,申救南京给事中,结果挨了大板,坐了锦衣卫大狱。从这个细节,可见王阳明的特点:波澜壮阔的一生。
湛甘泉的一生就好像平常的一天一样——风平浪静、静水流深。湛甘泉看得更通透,而王阳明却要奋不顾身。奋不顾身的结果就是挨了大板子,不是在屋里打,而是廷仗,这更是一种折辱。出狱后,王阳明被贬去贵州龙场做驿丞。当时,送别王阳明的人可谓有“四君子”,为首的就是湛甘泉。
湛甘泉给王阳明写了“九章”,即九首诗,一步一叹。王阳明还给他回诗。王阳明回得更感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是壮别,要去大干一番。但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还伤感呢,何况这个时候差不多叫“死别”。毕竟三千里发配,被贬谪地区的条件之差,能不能活着回来尚为未知数,那种时候的分别,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深厚的情意。
王阳明的一生“密度大”,湛甘泉的一生“长度长”。密度大有密度大的波澜壮阔,长度长有长度大的收获。大伙都说王阳明是大明朝的中流砥柱,湛甘泉则可谓是天下的“基础设施”。
重建的湛甘泉朱明书院。
王阳明因为立了军功,所以人们倒过来看见他言也不朽了,德也不朽了,然后“三不朽”。不立军功呢?他肯定不如湛甘泉。湛甘泉跟王阳明后来各自收徒弟,湛甘泉叫“闷声发大财”,王阳明就是“敲锣打鼓——只怕动静小”;他俩的书院当时建的时候都差不多,质量也差不多,天下的学生不归湛则归王,不归王则归湛。
还有个小段子,王阳明滑稽多智,他看见这个学生聪明,就想把他留下来,看见那个学生比较本分,他就推荐给湛甘泉。湛甘泉却都一视同仁。所以有人据此炒作,王和湛的关系不好。其实并不是如此。他俩不存在“争夺生源”,主义有别是根本不存在的。
王阳明57岁去世了,湛甘泉活到了95岁。小时候,人们可能觉得王阳明威风、立功立业很好;年长后,人们或许会发觉,湛甘泉的修身境界更高。
【南方+记者】李鹏程
【供图】湛汝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