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东莞理工学校②|以优质师资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莞家
+订阅

【编者按】

2021年初,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省高水平中职学校拟建设、培育单位名单”,全省共88所学校入选,东莞理工学校入选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

两年来,学校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完成任务要点177个、取得标志性成果56项237个,其中国家级9项25个,省级47项212个。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创新的历程中,学校不断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为进一步探访学校在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中举措与示范引领,南方+特别推出“深读东莞理工学校”栏目,通过党建引领、教师发展、校企合作、特色创新、服务社会、学生成长等6个维度,全方面呈现学校办学特色与育人成效,敬请关注。

5月25日,东莞市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在东莞理工学校启动。就在启动仪式举办的前一天,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职教优秀教师代表2023年全国巡回宣讲会,从优秀同行的经历故事汲取榜样力量。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立足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近年来东莞理工学校不断夯实教师思想基础,完善机制推动教师发展,内培外引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以优质师资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当前,学校有专任教师356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占比达29%,专业课“双师型”教师占比98%。

制度保障激活教师发展内驱力

5月初,教育部发布《关于拟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名单的公示》,由东莞理工学校教师主编参编的共5本教材成功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此外,学校还有1本教材入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429种国家级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材 。

2022年6月,东莞理工学校举办“三教”改革专题讲座

2022年6月,东莞理工学校举办“三教”改革专题讲座

一直以来,学校不断深化“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将其作为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切入点来推进。6本教材成功入选国家部委规划教材,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认可,也是学校学术和教科研成果、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

以师资提质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心剂,东莞理工学校通过制度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和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不断激活教师发展内驱力,打造“莞邑良师”队伍。

以教科研为例,学校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成立专门教科研室,配备专业教研员,实行《东莞理工学校教科研奖励试行办法》,加强对教师教研工作的指导和教研能力的培养。

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上,学校出台《东莞理工学校学科带头人认定和管理办法》《东莞理工学校骨干教师认定、考核和管理办法》《东莞理工学校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管理办法》《东莞理工学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暂行办法》等文件,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有规划、有措施、有成效。

东莞理工学校汽车交通系主任杨康指导学生开展实训

东莞理工学校汽车交通系主任杨康指导学生开展实训

“今年是我来到理工学校工作的第十年。”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东莞理工学校汽车交通系主任杨康感慨颇多。在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上大显身手、带领学生问鼎国赛冠军、主持多个课题持续探索教学改革创新。在他看来,学校完善的制度支撑与各级各类成长平台、培训机会的创设,实现了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的“双向奔赴”。

数据显示,近三年学校培养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7人、教学能手15人;教师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或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8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奖1项,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教学能力大赛获奖23项;公开出版教材51本,参加省市课题立项27项、结题24项,公开发表论文200篇。

苏美婷、林景灼两位老师分别夺得东莞市2021年班主任能力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苏美婷、林景灼两位老师分别夺得东莞市2021年班主任能力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助力青年教师走稳职场第一步

激发教师团队内驱力从源头夯实了队伍建设基础,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则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持续的后劲支持。

近几年,随着东莞理工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专业规模的调整,一大批90后非师范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为了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认真做好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及带教工作,聚焦身份转变与职业困惑,为新教师带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系统阐述与培训,帮助他们走稳职场第一步。

2022年新教师规范化培训

2022年新教师规范化培训

2022年新教师入职培训,学校围绕“走进理工,做一名‘四有’好老师”“教学常规及要求”“教师职业化成长导引”“班主任工作—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等四个专题,开展了为期2天的培训。

结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学校夯实校企协同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把“定向、有序、持续”的成长内涵融入青年教师的培养规划中。

比如,聚焦职业人意识调整的精微度,发挥“校企协同职业素养浸润式校园文化”优势,借助“职业素养综合管理平台”,东莞理工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专业指导视频案例课程“走近企业”,注入“内涵到位”“组织生态”“职场节奏”等职业化成长养分,推动青年教师完成从“新员工”到“合格员工”的意识调整,重视青年教师融入职场的效率与品质。

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创设项目团队,搭建平台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职业素养讲师团、青春期辅导讲师团、家庭教育指导讲师团等项目的孵化,夯实了学校内训师培养机制,提升师资团队作战能力,夯实青年教师职场协同意识与项目管理意识,形成师资培养“1+N”(专人专项+兼任兼项)模式,促动青年教师职业化成长雁阵效应。

完善教师成长机制的同时,学校还通过奖教奖学表彰先进

完善教师成长机制的同时,学校还通过奖教奖学表彰先进

培养业务精湛治班有方的班主任队伍

一方面注重新教师培养,帮助他们快速进入角色、站稳讲台;另一方面,学校建立班主任成长中心,结合东莞市莫海菁名班主任工作室任务,着力提升班主任专业能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班有方的专业型青年班主任队伍。

2022年2月,东莞理工学校启动班主任“青蓝工程”,首期共8对师徒结对。在结对签约仪式现场,学校青年教师代表李炜璐直言,“年轻老师有激情、有理想,但缺乏经验,需要主动向前辈们拜师学艺,学习他们的育人艺术,继承他们的坚守与奉献,传承他们的仁爱与温度”。

“青蓝工程”首期师徒结对签约仪式

“青蓝工程”首期师徒结对签约仪式

她相信,沿着前辈们的脚步踏实前进,多请教、多听课、多讨论、多实践、多探索、多总结,结合实际情况创新育人思路,个人成长之路也会从蜿蜒小路会变成阳关大道。

值得一提,依托班主任成长中心和东莞市莫海菁名班主任工作室,学校进一步通过开展班会活动设计、班级信息化管理、育人案例写作、青春期辅导项目讲师团队等班主任系列培训,合计开展23场746人次参加专业化培训,以专业化标准和规范指引,帮助老师们减少甚至越过“摸着石头过河”的工作阶段。

今年4月,东莞理工学校举办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

今年4月,东莞理工学校举办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

今年4月,围绕“立德树人铸师魂,教育智慧展风采”,东莞理工学校举办2023年班主任专业能力比赛决赛,在四个小时的精彩角逐中,10位选手一一带来班级活动设计说课与情景模拟创设,展现了学校班主任带班育人过程中高招绝招。

内培外引打造最强“双师”团队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背后同样离不开高素质教师团队的支撑。

秉承“德技并重、引培并举”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东莞理工学校以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和理论实操一体化专业教师队伍为重点,通过职称评价和职级晋升机制、企业实践机制、参加行业认证考试和提升学历、创建企业讲师培训模式等,推动“双师”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研发能力、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

“春季高考实施后,学校安排三分之一的专业教师利用上班时间开展企业实践,其他专业教师则利用暑假进行,两类教师实践轮流进行。”学校校长巫云透露,在帮助教师完成企业实践中,对于管理岗位的专业教师,还会优先安排在驻校企业实践,可兼顾管理任务。

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实践

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实践

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参与人社部门、企业行业的认证考试,鼓励教师提升学历,让老师保持学习习惯的同时,实现教育性、专业性与职业性的有机耦合的现代教师培养新要求。

在创建企业讲师培训模式中,职业素养课程则以企业培训模式上课,由学校职业素养研究与传播中心承担教师的企业讲师培训,培训内容有TTT培训、项目管理培训、组织力培训等。

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双师”素质专任专业教师人数增至193人,占专任专业教师总数的98%。

内培外引,创新机制,东莞理工学校还通过设立企业大师工作站等方式,引企业人才进校园,进一步充实专业队伍,实施校企“双元”协同育人。当前,学校从行业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术主管共10人担任兼职教师。

以电子工程系为例,该系把校企合作的宏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弘正半导体有限公司、广东德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研发性的企业引进到学校,构建一个与产业发展同步的产教研一体化实训平台。

张正技能大师工作室

张正技能大师工作室

依托平台搭建,邀请宏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骨干张正入校,建立“张正技能大师工作室”。并遴选罗梓杰、方泽庭、李强等青年教师加入工作室,建立校企深度融合合作团队,开展日常专业教学、企业新产品的技术研发与服务工作,拓展师生技术应用视野和能力,提升学校技术教育迭代力。

2018年以来,张正技能大师工作室获得专利16项,合作研发了智能搬运机器人等设备,被比亚迪、华为等企业广泛运用。

【统筹】王慧

【撰文】黄婷

【图片】学校供图


编辑 冯文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