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朗镇在非遗传承和推动方面,积极融入城市发展、现代生活。近日,小编从大朗镇文化服务中心获悉,为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大朗镇文化服务中心与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集团)大朗中学共建校本课程,将东莞龙舞、木偶戏两项省级非遗项目带进校园,让学生可以认识、了解与学习非遗。
在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集团)大朗中学的校本课堂上,学生在木偶传承人陈绍初和陈伟明的辅导下,认真地操作着手中的木偶。他们当中,甚至有些同学已跟着陈绍初和陈伟明学习了四年有余,当前能单独上台表演和创演人物角色。
在校园另一角,有一群正在刻苦训练龙舞的学生,他们不断地做各种动作,变幻各种队形,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不一会儿便满头大汗了。
据悉,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集团)大朗中学坚持活动育人,把非遗引入课堂,共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在大朗镇文化服务中心等部门的支持下,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集团)大朗中学开设了东莞龙舞、木偶戏等共建课程,形成了独具大朗特色的校本课程,不仅让学生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一种赛道选择,使他们能得到个性化发展。
目前,大朗镇有2个省级非遗项目,东莞龙舞、木偶戏,4个市级非遗项目,哭嫁歌、开灯习俗、春明茶、焙荔枝干。除了线下开展非遗活动,大朗镇文化服务中心还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宣传非遗。接下来,大朗镇文化服务中心将以创新为重点,不仅要积极开展非遗传承活动,扩大非遗的传播范围,还要激发创新,要让传统的非遗项目与潮流文化相融合,探索年轻人的喜爱,挖掘更多新鲜、有吸引力的、既符合现代价值需求以及潮流元素的剧本,推动非遗融入城市发展、现代生活。
——荔香大朗编辑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