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南海,未来已来。6月13日,佛山市南海区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会上,南海发布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利好,南海区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现场揭牌,南海区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成立。同时,南海还迎来首批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合作伙伴签约,“空天地”、玉石、门窗、建筑行业等一批AI应用场景对外发布,并启动“产教融合”苗圃计划。
南海区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揭牌。主办方供图
这是继6月1日《佛山市南海区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南海迅速落实推出的系列实质性举措。这也意味着,从政策体系建设到推动实操落地,南海人工智能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当前,围绕“两高四新”,南海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在此过程中,数据资源的有效激活与利用,将为产业发展提速注入强大动能。得益于多年“数字政府”领域的探索积累,南海率先出列,以人工智能为突破口,为制造业强区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南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永强表示,南海将以高端制造为核心,以智慧治理为目标,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数字企业为实体,以数据交易为市场,以产服融合为链条,以规则规范作为保障,以信息安全为底线,着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南海高地”。
南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永强。主办方供图
从规划走向应用
AI南海加速与传统产业相结合
通过建模、数据库搭建,当顾客选定喜欢的元素进行玉器产品打造,只要在对话框里输入关键词,10分钟内即可快速生成设计图。随后,AI生成的效果渲染图可直接转化为数控机床3D立体生产文件,实现了从AI设计到自动化生产的全流程贯通,将玉器设计加工生产周期从17天缩减至2天。
上述设计生产场景已在平洲玉器产业率先试水。“作为传统产业,过去玉器雕刻都是以手工为主。但行业想要有突破、有创新,就需要依靠AI为代表的新技术。”兄弟翡翠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梅洪表示,经过前期调试,通过AI进行渲染设计,不仅减少生产时间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材料损耗,同时通过与第三方进行合作,企业也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玉石原材料挑选与核心工艺研发上。
会议现场,AI南海抛出最新发展成果。主办方供图
作为南海传统产业典型代表,平洲玉器已有上百年历史,“天下玉·平洲器”品牌享誉国内外。但与此同时,面对消费潮流更新迭代快速、传统手工艺从业者日渐减少的当下,如何借助技术革新,助推行业提升效率尤为关键。
在此背景下,南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下称“南海区政数局”)牵头推动辖区内数字化企业与传统企业对接,通过AI等数字化手段,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据透露,目前,AI技术已在玉器产业测试、推广,后续有望将结合直播等形式,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新体验。
AI技术不仅改变了玉器产业,也将深刻推动传统门窗、建筑等产业的转型升级。比如,在传统门窗行业,只需将客户需求及实地照片录入AI模型,10秒即可生成效果图,可快速与客户确认方案,通过将用户选定的效果图中所用材料与生产库中数据相自动匹配快速评估成本,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在建筑领域,通过AI自动识别、自动标注、自动推理,可将原来需要数天完成的建筑图纸的标注工作缩减为几分钟,以及将建筑BIM模型时间压缩95%,建模成本大大降低。
在政务领域,“空天地”AI场景也打响头炮。2022年,南海区明确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推进一年多以来,已完成从布点跃进成网,全区重点区域铺设了36个无人机机巢,覆盖全区7个镇街重点区域约635平方公里,一次全覆盖可产生3万多张高标准高清照片,一年可积累超170万张高清照片,已产生60多个应用场景需求。随着本次“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平台正式上线,未来平台汇聚的海量数据,可用于与高校、创业团队、企业共同研发人工智能算法模型。
活动现场,“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平台上线。主办方供图
如果说,《行动计划》的发布,打响了全国县域级“AI模型+传统产业”头炮,那么此次亮相的南海首批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垂直领域AI场景,则是南海AI模型从规划走向落地的有力实践。
数字赋能,不仅让南海传统制造业“老树发新芽”,更将加快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服务保障民生、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未来,基于前期丰硕的积累,“AI+”也将为南海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新可能。
做强人才资源储备
重点攻关人工智能算力服务
背靠雄厚制造业根基,AI场景在南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要实现丰富AI场景的打造,离不开强大的后台支撑体系建设。
算力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必备基础。此次大会上,首批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合作伙伴签约落地。未来,南海将与多个AI场景合作方共同深化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打造一批具有南海特色的AI模型应用。
作为首批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合作伙伴,中国电信、阿里云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为主,联合共建,开放共享”的思路,共同规划建设高效智能、安全可靠、绿色低碳、普惠开放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提供优质的算力供给服务,推动南海本地企业使用智能算力开展人工智能产品研发。
按照《行动计划》,南海首个智能计算中心整体规划为500P算力,支持FP16/32/64等不同精度的混合计算,采用超前规划、分批投资,线上线下融合的建设模式,通过弹性调配,最大限度提高算力资源利用效率。
人才是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另一重要要素。为加快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南海在大会上同步启动“产教融合”苗圃计划。在此计划下,南海区政数局与华南师范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东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以及南海区大数据产业协会、中国移动等单位展开合作。
接下来,南海将整合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及应用场景,协会及企业课题需求及就业资源,高校师资资源,共同围绕“育苗、壮苗、用苗”三大方面,强化校企联动和人才培养,强化科研合作和模型研发,强化就业支持和创业发展,为南海区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培育和储备一大批年轻人才,为相关技术人才在南海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实际上,《行动计划》就已提出,南海将加大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引育力度,联合本地院校及周边高校,通过产学合作、项目合作等方式为本地算法研发、数据标注等储备和输送人才。
南海拥有华南师范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东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资源,开设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科学等多个相关专业,相关专业在读生超过1.2万人,为做强人才资源储备库奠定了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南海还拥有庞大的数字化产业集群。仅南海区大数据产业协会就有会员企业超百家,当中不乏行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金赋科技、伟邦科技、柯内特等。信息化企业在各行各业的长期实践,为AI模型训练积累了宝贵资源。
雄厚的传统产业基础、丰富的政务数据资源、算力算法双平台的搭建、不断充实的人才储备库,南海已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构建起完整的生态链。AI南海,是我们可触摸的未来。
抱团开辟新赛道
丰富数据要素市场生态
今年以来,大模型引爆了人工智能新一轮发展热潮,为AI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成为新的产业蓝海。
要充分挖掘数据应用,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据南海此前发布的《行动计划》,按照“一套组织架构、一个(批)算力平台、一个产业基地、一大批市场主体、一揽子政策措施、一系列产业活动”的框架为支撑,由政府统筹三年总投入不少于1亿元,积极引导本地传统产业人工智能升级和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此次大会也为合作拓展带来了全新机遇。大会上,南海区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成立。该联盟由南海区大数据产业协会、家电行业协会、平洲珠宝玉器协会、鞋业行业协会、建筑业协会、机械装备行业协会、照明行业协会、家具行业协会等25家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发起,目前已有60多家单位意向加入联盟,各行各业共同倡导,将推动南海区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形成更大声势。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数据交易所、华南(广东)国际数据交易有限公司也是产业联盟发起单位。而不久前,广州数据交易所(佛山)服务基地正式揭牌,落户桂城,标志着广东“一所多基地多平台”体系架构的正式落地,迈出了省市数据要素市场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第一步。
未来,南海“AI模型+传统产业”可将难以直接交易的产业数据转化成为数据模型产品,借助数据交易平台,充分激活大量沉淀闲置的数据资源,进一步丰富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开辟一条“AI模型+传统产业+数据交易”的新赛道。
南海区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也在活动当天揭牌。其核心载体落户桂城瀚天科技城。作为广东都市型产业基地的龙头项目,瀚天科技城已进驻企业近千家,其中有超300家是信息化企业,税收超1亿元,涵盖政务、环保、建设、安防、卫生、教育、交通、农业等专业领域,门类齐全。202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强企业中,有7家就在瀚天。
按照计划,园区将以南海区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大力度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科技企业,打造敞开式孵化器、创享蓝海孵化器、企业平台型孵化器、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展厅,培育产业发展新增长点。
深化行业互动,打通供需壁垒,促进资源共享,南海正加快畅通区域资源内循环,实现产业效能集体跃升和抱团出海的同时,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行业级整体解决方案,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
不远的将来,“AI之城”或将成为南海全新的城市名片。数据赋能,将塑造一个环境更优、产业更强、效率更高、活力更足的南海。
【文字】南方+记者 李欣
【通讯员】南政数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