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医学导师:
知名养生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
【每日一膳】或汤,或菜,或粥,或糖水,或茶,尽显岭南饮食之文化,中医药膳之精华。感恩自然所赐予每一种食材的特性,感恩每一种食材为人的健康带来无限的可能。人类在获得健康的同时,我们更要爱护地球。地球健康,人才能长久健康!
鸡骨草(上)
每年端午节前夕,由于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下,在华南地区常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广东人把这种季节性自然现象称为“龙舟水”。
在“龙舟水”的影响下,天气晴雨不定,时而倾盆大雨,时而阳光灿烂,每次雨过天晴,猛烈的太阳蒸发着地上的水,让人感觉既潮湿又闷热。湿热之邪困于肌体,容易使人感到头胀身重、四肢酸软、困倦无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不适,还会引起脸上长痘、身上长湿疹等皮肤疾患。应对“龙舟水”这种湿热天气,常年受湿热之困的老广们认为,清热祛湿乃养生之道,一碗鸡骨草汤也许是不错的食疗之选。
鸡骨草来源于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全草,又名黄头草、大黄草,因其主根骤看似鸡骨状,质地坚硬如鸡骨而得名。在岭南地区,鸡骨草为民间习用中草药,原是治疗黄疸病的良药,后来人们发现它有很好的清热利湿作用,因此常在春夏潮湿季节用鸡骨草煲汤或煲凉茶,以清肝热、祛湿热,缓解湿热天气带来的身体不适,在广东的餐馆里,鸡骨草汤也是餐牌上常见的特色食疗汤品。
中医认为,鸡骨草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疏肝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引起的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腹水等症,还可用于膀胱湿热引起的小便刺痛,以及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小儿疳积、妇女乳痈肿痛等证。
虽说鸡骨草是民间熟悉的药食同源中草药,但如果使用不当,却很容易使人中毒,媒体上也常有市民因不当使用鸡骨草而中毒的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回再说。
今日推荐:鸡骨草煲猪横脷
材料:
猪横脷1条,鸡骨草30克,赤小豆15克,扁豆15克,陈皮1瓣,生姜3片,大枣5枚,食盐适量。
02
做法:
(1)猪横脷洗净,刮去油脂,切块、焯水。
(2)先把锅内的水烧开,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煲1小时,调味享用即可。食盐适量。
03
专家点评:
鸡骨草最早见于《岭南采药录》,其味甘苦,性凉,有清热利湿、舒肝止痛、活血散瘀的功效,对于具有典型湿热症状的朋友最是合适,也很适合闷热潮湿的岭南地区服用。猪横脷即猪胰,性味甘、平,能健脾胃、助消化,搭配鸡骨草煲汤,使得鸡骨草能清热祛湿之余又能固护脾胃。再加上祛湿的赤小豆、扁豆,生姜、大枣、陈皮健运脾胃,在岭南地区饮用十分合适,也适合平素两胁不适、胃脘胀闷、食欲不佳、口苦口粘、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的湿热体质人群饮用。
04
小贴士:
鸡骨草偏凉,虚寒体质人群可多放生姜或减量饮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