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心”锦囊│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这些话想对您说......

广东教育
+订阅

高考落下帷幕,但是许多考生似乎还沉浸在高考的氛围中。一些考生自认为考试失利,困在抑郁情绪中,自暴自弃,一些考生还停留在备考的紧张状态中,放松不了。如何处理这些情绪,适当放松?看看这些建议能否帮到您?

一、负面情绪调节篇

1.接纳自己的情绪

不管自己的情绪多么负面、崩溃,都不代表着“我很脆弱”“我很没用”,相反,这说明考生对于高考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与努力。因此,出现任何负面情绪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考生不必责备自己,可以允许负面情绪存在一段时间。一些轻微的负面情绪停留一段时间后就会自动离去。

2.调整自己的情绪

允许负面情绪的存在绝不意味着被负面情绪困住、淹没。当负面情绪强烈到已经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社交,出现绝望感等极端负面想法的时候,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情绪。这里介绍“SWAP”认知自控方法。

S,stop,停下来。首先,需要远离让自己焦虑、难过的场景、想法。如果坐在书桌前会诱发对高考的担心,上网刷到高考相关新闻会难受,那就暂时远离书房、社交媒体,减少负面情绪的增加。

W,wait, 等待。接着等待强烈的负面情绪平复一些。可以通过深呼吸、听音乐、正念冥想、做运动、散步等方式帮助平复情绪。

A,absorb, 专注环境。 当负面情绪平复一些后,可以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当下真实的环境中。可以闻一闻花香、听一听鸟鸣,看一看天空,尝一尝小吃,摸一摸路边的大树,用自己的五感去感受真实的世界。

P,process, 舒服后前进。 当全部或者大部分注意力都在当下真实的世界时,焦虑、紧张的情绪往往都会得到平复。等进入舒服状态后,再开始做事。

3.建立对于高考和自我的正确认知

尽管高考十分重要,但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如何度过,更多取决于个人长久的规划和努力。考生们不轻视高考,也不应放大高考对于人生的意义。

同样的,尽管高考能一定反映考生当下的能力,但不代表个人的全部实力,也不代表个人的未来能力。高考也无法考察学习之外的个人能力,如合作、创新等能力。

考生们可以每天记录自己的三个优点,这些优点不必上升到“细心”“努力”等个人特质,可以是具体的点,如:负责一家人的晚餐、坚持一周早睡等。这些记录能够帮助自己监测细小容易被忽视的优点。

考生们也可以每天记录三件美好的“小确幸”,如出门吃了自己爱吃的餐厅、出门散步偶遇了一场烟火等,这些记录可以提醒自己,生活绝不只有学习。

4.适当寻求专业心理服务

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专业的心理服务也是处理负面情绪的一项选择。具备专业心理知识的服务人员能够提供适合个人的方法帮助调节情绪。以下提供部分心理热线的联系方式:

平台

联系方式

华南师范大学 “心晴热线”

(每天9时至21时)

18011959205 、

15626197578

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热线

12355

二、 合理放松篇

1.保持合理的生活与饮食作息

高考考完意味着没有以前严格的时间安排和作息,许多考生可能会出现日夜颠倒、饮食不规律的状况。这既不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可能影响考生们的心理状态。无论如何安排生活,考生们都应当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长和规律的饮食。

2.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高考完后,考生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放松的形式,但无论做什么,都不应怀着“高考结束就不用努力”的消极心态,而是要保持开放、向上、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将来。过度放松,娱乐无度不仅可能引起生理不适,也可能因“考试紧绷、考后放纵”这样巨大的落差,令考生陷入迷茫的心智状态。建议考生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在注意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假期去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学习课堂之外的知识,比如体育运动、考驾照、短途旅行等,也可从事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增加社会阅历。

来源 | 广东省教育厅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