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告诉我,虾头到底能不能嗦…

中山青年
+订阅

避风塘煎炸

芥末炒、紫苏炒

啫啫、蒜蓉蒸、豉汁蒸

烧烤、白灼、生腌

又到了吃虾的季节

就算是休渔期间

也阻挡不住广东人吃虾的热情

白灼罗氏虾

近日

许多人爱吃的小龙虾价格一跌再跌

而罗氏虾也正大量上市

特别提醒大家

这些关于吃虾的注意事项

一定要留意

小龙虾“身价”一跌再跌

据央视财经报道,最近在江苏连云港,随着小龙虾上市量大幅上升,小龙虾的价格也是一跌再跌,最低甚至跌破10元一斤。

江苏连云港市民表示:“小龙虾价格现在已经算是最低了。”

由于今年气温升高时间早,虾苗成熟期缩短,小龙虾旺季提前到来。加之近年来小龙虾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也就一降再降。

预计未来半个多月,小龙虾的价格依然会保持在相对较低的区间。

销量火爆!大批罗氏虾上市

进入六月,大批罗氏虾上市,一时间成为了市场“顶流”。

“广东人很喜欢罗氏虾,当地人也叫它大头虾” 肇庆市高要区绿存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梁光铖介绍道。“大虾每只100-150克,质量很好”

在黄沙水产市场,有档主介绍,最近罗氏虾的销量,占了所有水产销量的一半。

去年以来,广东省罗氏虾相关菜品,在一些餐厅中,消费占比较高,甚至比小龙虾还火,罗氏虾成为美食圈的新晋“顶流”。

虾头是精髓?最好少吃!

有调查数据显示,广州街坊一年能吃掉上千万只虾头,引起网友热议。

那么,吃虾的正确姿势到底是什么?

据了解,不少人吃虾,先嗦虾头再吃肉。

有网友表示:这才是正确吃虾姿势,虾头也不能放过。

但也有不少市民表示一般不吃虾头。那么,虾头到底能不能吃?

问虾头能不能吃,一般是因为两个疑惑:

1.虾头部分的虾黄是“屎”吗?

有人说虾头部分的虾黄是“屎”,是真的吗?

其实并不是。以小龙虾为例,虾黄一般指小龙虾的肝脏,当母虾到成熟期的时候,它的卵巢也会被人们称为虾黄(有没有吃到过那种橘红且有点硬的虾黄)。

虾黄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DHA,EPA等、蛋白质、微量元素硒,以及各种维生素。虽然虾黄能吃,但也要少吃。为什么呢?

这就要从关于虾头的第二个疑惑说起来,重金属残留和寄生虫问题。

2.虾头有重金属残留和寄生虫?

虾头中集中了虾的大部分器官,它的重金属含量确实要比虾肉更高一些。虾头也是吸收并处理毒素最多的地方,因此最容易积聚病原菌和寄生虫。

总结一下就是,虾头是吸收并处理毒素最多的地方,也是最易积聚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地方。所以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吃或者少吃虾头。

医院一晚接诊20多例

吃虾过敏者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孟慧敏表示,进入吃小龙虾旺季,现在该院几乎每天晚上都会碰到十多个,甚至二十多个过敏急诊,并且过敏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近日,义乌一名28岁的小伙小楼只吃了4只小龙虾,就差点要了他的命。

“吃完后,到了晚上十点,肚子开始隐隐作痛,第二天早上八点左右去上班,出现了喷射性呕吐的症状,吐完后整个人乏力、头晕,四肢出现疹子,同事就赶紧送我来医院了。”

送医就诊后,小楼的情况比较严重,医生说再晚个半个小时,就可能危及生命。

吃小龙虾为何会导致急性荨麻疹?

孟慧敏医生解释,小龙虾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惜属于“异种外来蛋白”。一些特殊人群对异种蛋白特别敏感,大量进食后异种蛋白蓄积在体内,从而产生相应的lgE抗体。

而lgE抗体存在于人体中的很多部位,比如说鼻、咽喉、气管、皮肤等淋巴细胞当中,当过敏原和lgE抗体结合之后产生相关抗原抗体反应,就会导致皮肤风团、喉头水肿、血压降低等症状。

这几类人尽量少吃

或不吃小龙虾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小龙虾的,除了过敏人群外。以下三类人群在吃小龙虾的时候也要慎重↓ ↓

易消化不良人群

小龙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食用后消化慢、胃肠负荷重。一次性食用量过多,易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因此建议容易消化不良的人群尽量少吃小龙虾,食用时也注意控制量。

尿酸高、痛风的人群

小龙虾的嘌呤含量很高,有痛风的患者或嘌呤代谢异常的患者,最好不吃或少吃。即使吃,也不要喝酒,才能减少痛风发作。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过量食用小龙虾会易加重胃肠道负担。如果没有清洗干净或者没有熟透小龙虾,还有可能引发胃肠炎。

糖尿病友在感染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引起糖原的异升导致酮体生成增加,因此会产生酮症。

而胃肠道疾病引发的呕吐、腹泻导致体内水电解质紊乱,使糖尿病病情加重,进一步也会出现酮症酸中毒。

另外,孕妇、儿童、老年人等抵抗力比较低的人群吃小龙虾时也要多注意一些。

虾虽好吃,但也要注意身体哦。

编辑 | Akiko

来源 | 广东共青团、广州日报、广州广播电视台、江苏疾控、央视财经、成都商报、钱江晚报、网友评论等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