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陈可辛才理解张曼玉在《甜蜜蜜》里的哭戏

南方⁺ 记者

陈可辛哭了。

6月11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学堂“陈可辛大师班”活动上,当他和主持人聊起《甜蜜蜜》经典镜头张曼玉“笑着哭”的背后故事,他坦诚自己这些年一直都不能理解张曼玉的演法。直到发生了两件和死亡相关的事情后,尤其是今年初父亲去世后,他才真正理解了那场哭戏。

在电影《甜蜜蜜》里,张曼玉这一段动人哭戏,堪称教科书一般的演技。

李翘(张曼玉 饰)看到豹哥(曾志伟 饰)尸体上的米老鼠图案时,先是忍不住一笑。

然后,她才突然意识到豹哥是真的死了时,眼泪终于落下,无声痛哭。

这一幕经典镜头,陈可辛坦言,这是他“选错”的一个经典场景。因为他并不认可张曼玉第一次的演绎,所以这一镜头反复拍了8次之多,但最终还是选了“笑着哭”的第一个镜头。

“第一条就那么好,干嘛拍那么多条呢?我其实没有想到她这么演,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说这有点痕迹,我理解她那个笑的动机,但是我觉得有痕迹。我觉得张曼玉最好看的,就是没有表情地眼泪流下来。我觉得演员最需要的就是脆弱。张曼玉很强悍,但她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的脆弱,学表演都学不来的,我们很喜欢看她那样。她突然来一个笑,我就懵了,我就说不行。她向我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演,我说我明白我完全理解,但就是觉得你在演,我觉得你在演。”

陈可辛回忆,为了补拍到理想中的镜头,逼得张曼玉把家里每个人的死亡都想像了一遍,甚至连家里的狗都被她想死了,最后说她真的哭不下去了。陈可辛也没办法,只好收工回去剪辑。结果所有人都觉得第一次笑着流泪的镜头特别好,也说服了陈可辛——他并没有完全被说服,只是找不到比那条更好、更能感动他的镜头。“但我还是想拿掉那个笑,但是一镜植入,拿不掉,最后结果我就认了。认了之后大家都喜欢,我就用了很多年。但那个笑,我一直都不了解、都不明白。”

直到后来,有两个经历,使得他明白了那个笑,因为他亲眼看到那个情境。

第一个情境,发生在2003年,他拍《金鸡2》时,有一天正是张学友在配音间里配音。陈可辛突然收到了一个电话,说柯受良去世了。柯受良是陈可辛与张学友的好朋友,尤其和张学友关系特别好。陈可辛进去拉了张学友出来,把他推在墙边,两手抓住他的肩膀,说:“小黑(柯受良的昵称)走了。”张学友突然间用了他在《金鸡2》里那个角色的“嘿嘿”笑了一下,笑完才哭。

陈可辛完全不明白,为什么张学友突然间笑一下,那个笑跟张曼玉的笑一样。但他已经看到了一个实例:张学友的反应,直接的反应就是这样先笑,后哭的。

第二个情境,发生在20年后。“今年,我爸爸去世了。”在台上,陈可辛突然沉默,眼中涌起了泪光。

陈可辛半夜3点接到的电话,他第一个反应没有笑出来,“但是我心里觉得很荒谬,我不是哭的,我第一下反应是怎么可能,我是觉得这是一个笑话。”

陈可辛一直在担心,身边挚爱亲人离世时,他能不能哭出来。“因为我是在现实生活里面不哭的人,但是我看电影常哭,我拍电影时也常哭,我是很傻的。我记得我拍《武侠》时,我跟女主角讲戏的时候都会哭。女主角说导演哭了,我就觉得很丢人,自己讲戏都会哭,但是现实生活我是不哭的。”

“我一直担心十几二十年了,父母年纪大了,我就担心在他们走的时候,我哭不哭。”“我自己知道,我跟我爸爸的感情是不需要交代给别人看,但是你也会有这个压力。”

《夺冠》是陈可辛第一部全用素人演员去演运动员的戏,为此他找了表演老师来教这些素人演员演戏,当他发现这位表演老师很厉害,很能教会这些演员哭时,陈可辛也忍不住请那位老师教他怎么哭:“我以后的人生里,还可能要有几个机会要哭的,但是我哭不出来怎么办呢?”

哭,对陈可辛来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当他爸爸离开后,整整三个月,他几乎没有哭过。然而父亲对他太重要了,他一直在困惑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很多朋友说有一天你就会大哭的,我一直在等那一天。”

这一天终于来临,在这个论坛现场,陈可辛哭了。

陈可辛说到离世的父亲时,一度落泪无法诉说。

多年后,陈可辛,真正地理解了张曼玉的哭戏。

【采写】南方+记者 刘奕伶 张思毅 发自上海

【图片】CFP供图

编辑 羊建溶 张志超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