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派潭为什么叫“派潭”?

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订阅

  派潭,位于广州市增城区西北部,东至正果镇、南连小楼镇、西邻从化区、北与惠州市龙门县交界,是增城区占地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域。

来源:增城区国家档案馆

  早在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即于南昆山南麓建圩,彼时山涧杨梅树繁多,古称杨梅都,在明清时期是增城的十二都之一,隶属茅田司。

  派潭地名最早见于《广东通志》(明代洪武年间编):“派潭在城北七十里杨梅都,通都异派之水汇而成潭。”因为多条河流交汇,水多成潭,所以称为派潭。

白水寨

  派潭地名的起源另有民间说法,相传古代此地盛产木材,大量木材结成木排置于河潭之上,借助水流的力量销往外地,放排于潭,于是取名排潭,进而谐音为派潭。

  派潭客家话读“派”为“Pái”,声调阳平而非去声,或许是一种佐证。1949年为派潭区,1958年成立派潭公社,1983年又改区公所,1987年改派潭镇。

  今年以来,派潭镇锚定打造“广东乌镇”这一目标,抢抓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文旅产业发展机遇,真抓实干、奋勇拼搏,全力招大商招好商,通过推动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派潭镇力争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为增城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心安处,是吾乡。随着一笔笔重磅签约相继落定,一批批经营主体纷至沓来,派潭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必将诞生更多新的传奇!

来源: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李诗敏 顾问朱佩坚

编辑:张远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