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天籁之音唱诗词,两千余名小云雀“诗”享越秀

南方⁺ 记者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籁童声伴着钢琴声从台上想起,台下老师和家长们屏住呼音。一曲结束,发出雷鸣般的掌声。6月10日,由中共越秀区委宣传部指导,越秀区教育局主办,越秀区少年宫承办的“诗享越秀 云雀天籁”诗词合唱活动在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壹号舞台举行。小云雀合唱团梯队班级近2100学员,用纯净通透的童声、真挚丰富的情感演绎60余首耳熟能详的古诗词作品,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童声合唱,演绎诗词之美

童声是人声中最空灵明净的声音,与经典的古诗词作品结合,犹如一幅幅清新、自然、典雅的中国水墨画,徐徐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音乐会从孩子们最熟悉的《静夜思》《春晓》等作品开始,再到描写大自然景色的《渔歌子》《行香子》,还有表达诗人细腻情感的《越人歌》《山行》。

孩子们的歌声时而灵动活泼,时而优美宁静,时而大气磅礴。全场观众沉浸在古诗词作品的美妙和声中,体验音乐给人的幸福与美好。

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小云雀合唱团成立于1981年,曾被授予“中国十大优秀童声合唱团”“广东省优秀合唱团”“广州市优秀童声合唱示范基地”“广州市中小学校高水平学生美育团队”等荣誉称号,是越秀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合唱团秉承“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内涵,在学习各民族文化、广府文化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我觉得很开心、收获很大。因为今天的合唱曲目的编排十分特别,它们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诗词作品。将古诗词与合唱艺术融合起来,原来诗歌不仅读起来好听,唱起来更动听。”小云雀合唱团演员预备班颜梓芃同学出演了压轴的两个节目。走下舞台的她难掩兴奋之情。“通过这次演唱更好地理解传统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也体会到合唱的和声美、自然美。”她希望,能一直坚持参加小云雀合唱团,因为合唱是一种最放松的学习知识的方式,而且可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

家校协同,传承中华文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或合唱或朗诵,一首首耳熟能详的诗词搬上舞台。

“本次活动共分为四个场次进行,由低学段向高学段的班级依次进行,集中体现了孩子们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并邀请每一位学员家长共同参与,”越秀区少年宫合唱团老师邓群介绍,以“小手拉大手,大手助小手”的形式,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加深对古诗词文化的了解,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班级在本学期的合唱课程学习中,注重家校合作、共同培育,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学唱、朗诵、查阅诗词背景资料等形式,帮助孩子理解诗词、感受诗词韵律,让学生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第一次到现场听孩子唱歌,我们本身也非常骄傲。”农林下路小学五年级梁天瑜的妈妈表示,平时都利用周末排练,孩子偶尔也会抱怨,但坚持下来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同学之间一起排练,也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团队精神。

在广州这个具有两千年文脉的城市,诗词文化深深镌刻于此,是历史留给广州的宝贵财富,是千年古城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当前,广州正着力推动“诗词之都”的建设。

越秀区是广州建城两千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诗词之风盛行。立足于诗词文化底蕴与基础,越秀正积极推进“诗词之区”建设,创建“诗享越秀”品牌。

“本次活动坚持守正创新,将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结合,增强了文化传播力和艺术表现力、感染力,是一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探索。”越秀区少年宫主任宋丽峰表示,今后小云雀合唱团继续将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结合,进一步擦亮“诗享越秀”品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字】南方+记者 冯艳丹

【摄影】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胡强明

编辑 余妍玲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