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天河区居民反映,其所在的健身房派澳游泳健身前一天还在做营销活动,第二天准备去上课才听说活动当晚就被关停了。
记者在派澳游泳健身(华润店)看到,门口仍留有营销活动砸开的金蛋,以及“赢大奖拿iPhone手机”的宣传横幅,但是内部课室和健身器械区已经无教练和会员上课。租赁方华润万家方面表示,由于该健身房欠租,不得不让其关停。
会员被要求换店,老师课时费仍有拖欠
“现在说这家店开不下去了,会员只能到附近的其他店上课。”会员李女士说,“不能忍受的就是前一天还在做活动,晚上就关门了,明显有不诚信的行为。”
她向记者介绍,之前办理的会员都不能退费,只能选择去华港店上完剩下的课。根据华润店门口张贴的通告显示,派澳健身愿意免费接受原“灏丰健身”有效期内会员平移至派澳健身(华港店),2022年7月31日前办理的私教会员换店后,还需要每节课加60元费用。
“但是大家最初在华润店办卡,也是看中了这家店的环境。”会员肖女士说,“换店后老师不如从前,课程也减少了。”
记者进入派澳健身华润店看到,华润店的瑜伽室数量多,舞蹈室宽敞明亮,运动器械较为充足。
随后,记者来到华港店,看到此处除了健身器械和私教课区域外,只有一间课室,上课人数较多。“现在我们其他店的会员还没转过来,教室里上课人就这么多了,那我们过来后肯定会很拥挤。”李女士说。
此外,也有多个瑜伽老师表示,自己在华润店的课时费一直未发放。记者现场了解到,该健身房已经拖欠近一年的场地租金。
健身房回应:只负责管理,不负责收钱
派澳健身的闵经理表示,疫情后这家店经营情况一直不好,在2022年7月前一直由灏丰健身运营,之后该公司委托了派澳健身进行管理。
“在去年7月前的收款我们是不负责的,去年七月后的我们也只占收益的20%。”闵经理说,但是去年一直因为疫情关停,所以健身房处于亏损状态,其表示,很多会员此前都是直接交款给了灏丰健身,派澳健身并未收到钱。
闵经理告诉记者,前几天做的99元两个月健身的活动可以退费。根据会员提供的促销活动付款截图,购买的99元商品名称为“派澳游泳健身”,而2022年11月一会员交付的3499元会员费则显示,商品名是“广州派澳游泳健身华润店”,收款方仍然是灏丰天好健身有限公司。
记者从闵经理提供的委托合同中看到,如果经营成本和费用大于总收入,首先需要保证人员工资,其次保证房屋租金,最后保证水电和其他费用,差额由甲方(即灏丰健身)补齐,保证健身会所正常运营。而闵经理称,这几个月的房租都很难及时交上,也曾拜托租赁方降低租金或延迟交付,这次被关门后,一直联系不上灏丰健身的负责人,他们也非常无奈。
为何周一还在做活动吸引会员?闵经理回应,由于健身房一直经营困难,前几个月也是月底才交租金,往常华润会宽限一下时间,但是这周一晚上突然通知称必须关店。“目前有效会员有七八百人,我们也希望尽快安抚好这些会员,给他们转到另一家店上课。”
对于派澳方面拿出的跟灏沣的合同,有会员表示质疑。“除非公开收入和支出的流水,否则大概率是个阴阳合同,做给外人看的。”韩先生这样说。
记者尝试联系关店通告上的灏丰健身负责人黄生,电话一直无人接通。
租赁方华润万家相关负责人蔡经理表示,公司对该租户拖欠租金一事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润万家将切实维护消费者及我司的合法权益,并积极协助消费者与该租户妥善处理后续事宜。
律师观点:健身房可能涉嫌诈骗,消费者可主张退款和赔偿
针对此事,广东国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远斌律师表示,健身房门店促销服务有欺诈行为的,除退还充值费用,还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健身房促销次日宣布停业,健身房负责人显然在促销时对次日即将停业一事非常清楚,而不可能一夜之间经营不善进而需要转让。在没有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就具有了‘非法占有’的目的,属于欺诈。而且,数额较大的,甚至还可能涉嫌构成诈骗罪或者合同诈骗罪。”
“如果诈骗金额达到法定金额6000元,就可能构成诈骗刑事犯罪。”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公益律师廖建勋说,“消费者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
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吴孝军律师则表示,在会员仍可在其他门店正常使用会员卡健身的情况下,较为难以认定健身房存在合同诈骗或者诈骗行为。
那么,托管关系对消费者会有什么影响?这两个健身公司之间的责任如何划分?
廖建勋律师认为,两个健身房之间的合同对健身会员来说,是没有任何效力的。“因为合同权利义务的整体转移必须经过会员的同意,没有经过同意的话,这种转让权利义务是无效的。”
吴孝军律师表示,托管关系在法律上界定为委托合同关系。若健身房在委托管理期限内出现问题,在责任内部分配上,基于双方委托合同约定处理;在对外责任的承担上,需区分消费者办卡时缔约情况,产生不同的法律处理方案。
如何避坑“预付式消费”?
预付式消费在教育、美容、健身、餐饮等服务行业广泛使用,这种消费模式在给消费者带来便捷、促进消费的同时,背后也蕴藏较大风险,带来大量消费纠纷。
根据中消协发布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关停”类纠纷致消费者受损较大。相关领域主要投诉问题有四个,包括连锁商超亏、电商平台、平台内店铺因违法违规等原因被平台做出关店处罚,以及健身房、电影院、教培机构等线下店铺因经营不善倒闭或蓄意卷钱跑路。
根据潇湘晨报此前报道,法官对预付式的消费方式提出了5种方式来预防风险:首先就是要慎重选择,通常如果要进行预付式的消费,就尽量选择一些信誉好、经济状况良好的商家。其次,签约的时候要谨慎,要特别仔细看相关的条款,尤其是涉及一些不合理条款的时候,要勇敢地拒绝。第三个方面要理性的消费,不要因为贪图一些优惠,忽视一些潜在的风险,预付的金额尽量不要过大。
消费者自身也要及时关注,可以通过添加员工、教练的微信加强沟通,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苗头。同时要及时维权,一旦权益受到损害,立刻向行政部门寻求帮助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南方+记者 王越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