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通知】“协同创新,科技湾区”中山大学新能源科技成果精准对接会(天河专场)邀请您参加!

湾创
+订阅

一、活动背景

为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挥高价值专利对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促进中山大学科技成果(新能源领域)转化,加强高校与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交流,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在中山大学、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下,“协同创新,科技湾区”中山大学新能源科技成果精准对接会(天河专场)即将举办。

二、组织机构

(一)指导单位

中山大学

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主办单位

广州中大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中山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三)承办单位

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

广州中大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三、时间地点

时间:2023年6月16日(星期五)下午14:00-17:20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886号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1楼国际会议中心

四、活动议程

时间议程

14:00-14:30

嘉宾签到

14:30-14:40

嘉宾介绍

14:40-15:00

领导致辞

15:00-16:30

中山大学5项技术成果路演

16:30-17:20

全面交流对接环节

17:20-17:30

活动结束,合影

五、路演嘉宾及项目介绍

项目一

刘勇 教授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材料物理教研室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Energy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Materials today、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

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

项目简介:

锂/钠离子电池的先进电极材料及应用

项目二

谭晓军教授

博士生导师,2000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电子系电子学专业,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电子系(提前攻博,硕士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电 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5年7月起担任中山大学工学院教师,2017年调入智能工程学院,担任副院长、新能源汽车研究团队(广东省新型轻量化电动汽车工程实验室)负责人、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国际合作基地负责人,同时担任广东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新能源与智能载运(GEIT)》期刊编委等社会服务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计算机视觉,电池管理系统等

项目简介:

用于动力、储能电池企业的节能降耗方案

项目三

李光琴教授

博士,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一直从事纳米多孔材料在储氢、制氢、加氢等氢能领域相关研究,在Nat.Mater.、Nat.commun.、JACS、Angew.Chem.、Adv.Mater.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高被引5篇;已申请专利20余件;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员,任Energy Environ.Mater.等杂志青年编委。曾荣获第63届日本配位化学会青年奖,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育志奖等众多奖项。

主要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相关研究,主要包括氢气储存、制氢与利用方面的材料开发。属于物理、化学、材料和能源交叉学科,具体为纳米多孔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研究其在气体吸附、催化、能源转化等方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项目简介:

纳米多孔材料与氢能技术

项目四

付 青副教授

广东省绿色电力变换及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先进电源创新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太阳能学报》与《太阳能》编委;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源学会青工委委员,广东省电源学会常务理事;珠海市首批特聘学者、珠海高新区科技特派员;韶关市创新创业发展专家库专家;珠海市金湾区“产业智库”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光伏电站设计及运行、光伏逆变器;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变换器设计及控制;电能质量:APF、检测分析控制技术;电力电子: 电力电子变换器,电源技术;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充电变换器,能量管理技术。

项目简介:

新型电力系统的绿色低碳电力变换器

项目五

郭双壮副教授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2006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014年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2019 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6月,受到“中山大学百人计划”支持,加入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期从事柔性电子印刷制造技术方面交叉研究,尤其专注于多材料、多尺度、多功能打印技术的开发,注重将材料合成与多尺度材料制造相结合。

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新型打印技术的开发、功能性高分子可打印材料的制备、低成本大面积打印多功能柔性电子器件,包括太阳能电池、光电传感器、触摸传感器、液体传感器等。

项目简介:

大面积印刷轻柔太阳电池技术及其应用

六、报名方式

本次活动名额有限,请有兴趣参加本次对接会的机构及企业扫码报名,或联系工作人员:

报名咨询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张   帆 18910128712

冯梦娜 15239623209

【来源:大湾区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