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底开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谦团队受邀参与中山市石岐街道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作。
郭谦曾参与广州市番禺沙湾古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肇庆端州、雷州古城以及广州恩宁路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项目,在历史街区保护开发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在他看来,中山从善坊的改造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郭谦认为,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根”和“源”,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变迁史。只有遵循“气韵相合,和而不同”的原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才能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实现新旧之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从善坊位于中山香山古城的核心区,保留了各时期丰富的历史建筑,历史层积感分明,尤为珍贵。郭谦希望通过保护性开发,修旧如旧,适当引入新业态,在从善坊唤醒中山城市的“根”,打造中山的“永庆坊”,为中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建作出示范。
从善坊内的历史建筑。 南方+ 雷海泉 拍摄
从善坊具体应如何保护开发?历史文化街区如何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保护开发的痛点、难点有哪些?围绕上述系列问题,南方日报近日对郭谦就行了专访。
“家底”深厚
“从善坊让我们惊喜不断”
南方日报:与其他老旧小区和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相比,从善坊项目有何特殊性?
郭谦: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老旧小区和历史文化街区,从善坊历史文化家底深厚,它地处中山香山古城核心区,从善坊始建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街区内完整保留了中西结合的建筑群体、民国初期的街巷格局风貌,建筑体现的各个历史时期历史脉络清晰,历史“层积感”鲜明。在城市中心区能保留有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我们觉得非常稀缺和珍贵。随着开发活化工作推进,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资源被发现,从善坊让我们惊喜不断。
从善坊观音巷。 南方+ 雷海泉 拍摄
对于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中山市和石岐街道都有清晰的认识,并将其作为香山古城的“首发项目”,重点规划保护和开发。通过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的先行示范,可为香山古城保护开发提供样本。
精雕细琢
打造“中山的永庆坊”
南方日报:你曾主持开展广州永庆坊等知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工作,你认为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应如何科学有效保护和开发?
郭谦: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根”和“源”,是城市记忆的储存体。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不能一味求“快”,首先要充分挖掘里面的人文历史,构建起历史文化街区清晰的时空体系,为街区保护和活化提供方向。中山市、石岐街道和项目团队都十分注重收集和梳理从善坊的历史故事。我们专门成立了文史工作组,到从善坊和周边区域入户走访,充分调查研究,倾听原住民讲述祖辈故事,逐渐还原了从善坊的原貌。
其次,要坚持精雕细琢,以“绣花功夫”进行打造。能够真正传承、取得长远影响的历史文化一定是用“绣花功夫”雕琢出来的精品。一方面,我们细心梳理从善坊的历史文化记忆,另一方面我们引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国际规则,以国际领先的工作方式方法推进保护与开发工作,让历史文化与现代对话、与国际对话。
从善坊内的旧房屋。 南方+ 雷海泉 拍摄
再次,要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我们将“气韵相合,和而不同”的改造原则贯穿到保护和活化工作的全过程。我们希望保持从善坊的历史“层积感”,各个年代的印记都有体现,不要修饰一新,要修旧如故,包括街区的墙壁,我们都将采用原有的历史工艺,留住历史的特色,还原街区旧时风貌。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适当引入与街区风格气韵相符的新元素,打造新空间,打造一个近悦远来的活力社区。
对于从善坊未来的发展活力,我们是不担心的。从善坊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位于中心城区。我们团队曾参与国内多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有大城市的,也有小城镇的,还有边远地区的。相比大城市,小城镇和边远地区交通相对不便,人口集聚度不高,即使有非常好的文历史文化资源,也不容易活化。从善坊历史街区处于中心城区,周边有白水井片区、利和商圈、华发商都等商圈,人气旺盛,这为后期开发提供了条件。只要打造得好,从善坊可打造成“中山的永庆坊”。
从善坊内的民国风格房屋。 南方+ 雷海泉 拍摄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采用的不是纯文旅的保护活化模式,而是文旅与居民生活和谐共生的模式,开发活化工作不会赶走任何一户原住民。项目的首要落点是通过改善城市环境,让城市居民有获得感,提升生活品质,同时找回城市的“根”和记忆。
文化共建
“千城一面、百城一面”不是特点
南方日报:当下,中山正掀起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其中的关键点在哪里?
郭谦:城市更新是城市新陈代谢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城市跟上时代节奏,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过程。在这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应注意做好两个衔接。
首先,要与城市整体规划衔接,包括交通网络、功能布局和公共服务配套等,都要跳去社区本身来思考,将其置于整座城市的功能空间布局中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实现老旧小区与城市其他区域的有机融合。在这方面,市级层面也需在规划层面多为老旧小区和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元素。在这方面,广州永庆坊就有很好的示范,粤剧艺术博物馆进驻永庆坊区域后,成为带动永庆坊恩宁路等一带发展的“发动机”。对此,中山也可参考借鉴,在从善坊引入非遗文化博物馆等市级功能配套。
从善坊地处中山中心城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其次,要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衔接。随着深中通道等大交通网络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加快,城与城之间的行政边界逐渐弱化。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加速了湾区文化共建。千城一面、百城一面不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现代与历史交融的文化多元体,现代与传统在这里实现了较好的平衡和融合,这里既有深圳这样的现代超级城市,也有广州等历史文化名城。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就是要在加快城市更新的同时,擦亮和激活城市的历史文化名片,提升城市文化丰富度,为大湾区文化共建作贡献。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理应在这方面有更多作为,探索和走出更多城市新与旧的融合路径,这也应是中山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题中之义。
【策划】张培发
【统筹】罗丽娟
【文字】南方+记者 雷海泉
【摄影】雷海泉 叶志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