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荐书、玩法上新,东莞再遇见“博物图书馆”

南方⁺ 记者

在东莞,博物馆和图书馆有着相同的前身——东莞县博物图书馆。1929年东莞县博物图书馆始建,1932年对外开放,一楼作为博物馆部,二楼作为图书部,另设有印书部。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在东莞,“博物”再次遇见了“图书”。东莞图书馆、东莞博物馆联盟首次联手,推出如“阅”而至之“遇‘荐’博学东莞”联动活动,来自东莞博物馆联盟8家博物馆的馆长向市民推荐书籍,并陆续在博物馆内开设如“阅”而至专区,上新“逛展+阅读”体验。


8家博物馆的“馆长书单”,你最感兴趣哪一本?(可多选) 鸦片战争博物馆: 《两个帝国的激烈碰撞——鸦片战争陈列展览解读》 东莞市博物馆: 《牙璋与国家起源:牙璋图录及论集》 可园博物馆: 《活色生香——居巢居廉绘画选》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抗日战争》 石龙镇博物馆: 《古茂渊雅——林直勉书法艺术》 松山湖望野博物馆: 《洗磁录:古代陶瓷论集》 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 《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地图》 人类胆石博物馆: 《哈佛家庭医学全书》 提交


让“博物”再次遇见“图书”

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东莞博物馆联盟8位馆长做客东莞图书馆阅读推广项目——如“阅”而至,为读者精选高品质阅读资源。

“丰富的文物,细致的解读”“一璋通古今,一璋见天下”“园林花映纸上花,纸上花见心中花”“战争文学里的里程碑”……8位馆长从自己书单里遴选“心水”好书,配上简洁有力的推荐语,向全市市民推荐。

在东莞,博物馆与图书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29年东莞县博物图书馆建成,成为东莞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东莞县博物图书馆在之后也成为东莞市博物馆、东莞图书馆的前身。

如“阅”而至之“遇‘荐’博学东莞”主海报。

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表示:“今天,图书馆和博物馆更要不断联动起来,向公众普及知识与文明,只有图书馆和博物馆文化大众化,才能成为真正的主流文化,才能更好承载历史的庄严,成为光明和温暖的源泉。”

在东莞图书馆副馆长冯玲看来,东莞两大文化品牌——“书香东莞”“博学东莞”天然就有联系,图书馆和博物馆都是利用馆藏为市民提供服务,“近年来,各个场馆都在相互联动,碰撞不同元素产生新的反应,丰富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体验感。”

在此次跨界合作特别版荐书活动中,东莞图书馆在设计海报时,定制了卡通人物小莞去旅行专属表情包,希望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关注图书馆、博物馆,跟着“超萌”的小莞玩转“博学东莞”。

“逛展+阅读”体验陆续上新

在博物馆里,你是否有过看完展览还觉得没看够的时刻?你想在博物馆解锁一种新的“逛展+阅读”体验吗?

设想一下,假如你逛完展览,可以踱步至博物馆的公共空间,来上一杯咖啡,挑选一本喜爱的书籍,惬意地坐下享受阅读时光,或与同伴交流讨论,或安静畅游书中,在博物馆拥有一个和自己契合的小角落,度过空闲时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好体验?

最近,东莞图书馆和东莞博物馆联盟,正在把这样的想象变为现实。

东莞市博物馆里的如“阅”而至专区。

东莞图书馆联手8家博物馆,计划陆续开设如“阅”而至专区,各馆整合现有书籍资源,东莞图书馆再结合各个馆特色,集纳推荐定制的阅读资源,让图书馆资源主动走进博物馆,精准服务市民,让文物、图书等文化资源供给更优质、更潮流、更有活力。

冯玲表示,东莞图书馆会根据展览主题、博物馆定位,为首批8家博物馆,分别制定一个至少包含10本电子书、纸质书的阅读资源,以中国历史常识、文物鉴赏、生活美学等主题图书作为延伸书单,让优质图书与文物展览有机融合,以阅读的方式遇见“博学东莞”。市民还可以扫码阅读文献,也可以通过扫码从图书馆将借阅书籍快递到家,“我们想联手给市民、读者一种全新的观展、阅读体验。”

市民可以扫码阅读东莞图书馆为博物馆定制的书单。

6月9日,东莞市博物馆“如‘阅’而至”专区率先开放。走进一楼后院,“书式生活每天如阅而至”几个大字醒目可见。立柱上,东莞图书馆配合“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精心挑选的书目一目了然。

市民在东莞市博物馆如“阅”而至专区阅读。

《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博物馆里的中国历史故事:从宋元到明清》《中国文物常识》《文物小讲》……东莞图书馆挑选了多本适合各年龄层市民的书籍,市民扫描二维码,即可“码”上阅读,补充展览知识。

同时,如“阅”而至专区还贴有东莞图书馆办证指南、快递借书指南等便民信息,市民可以在观展后寻找喜欢的书籍,动动手指,好书便可“上门”。

如“阅”而至专区里,市民可以阅读桌上的实体书。

接下来,东莞市博物馆联盟将加大与东莞图书馆联动力度,共同推动形成“阅动全城”的文化效应,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据悉,鸦片战争博物馆将联手东莞图书馆,结合“百年薪火——禁毒先驱林则徐家风展”,开展“林下风长  联读共话——林则徐家书主题研读会”活动,带领市民阅读林则徐的书,体会其亲善和睦的优良家风。

附:东莞版博物馆“馆长书单”及推荐语

鸦片战争博物馆副馆长唐立鹏推荐《两个帝国的激烈碰撞——鸦片战争陈列展览解读》:

这片英雄之地,金锁铜关雄姿犹在,硝烟池与炮台依旧升腾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这个觉醒之门,带领近代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欢迎到鸦博忆往昔、看今朝,传承百年薪火,谱写时代新篇。

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推荐《牙璋与国家起源:牙璋图录及论集》:

牙璋,来自中原的礼器,是探索夏商历史的信物。于东莞村头遗址出土的18件牙璋中,看见3500年前中原商文化传播的脚步,触摸千年莞邑丰富厚重的文脉根基,追寻岭南地区源远流长的文明之光。

可园博物馆馆长赵长庆推荐《活色生香——居巢居廉绘画选》:

居巢、居廉画中有天地,写意山水自然,描就生活雅趣,绘成艺术人生。跟随此书,探岭南画派源流,赏岭南地域风物,品古典园林与传统绘画相映成趣之美。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王红星推荐《抗日战争》:

这是一部属于中华民族的抗战史。波澜壮阔的文字,记录一场伟大的民族战争,传达一种强大的民族信念。民族力量铸就文明辉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进前行!

石龙镇博物馆馆长陈卓燕推荐《古茂渊雅——林直勉书法艺术》:

这里是历史、文化、艺术的相遇地,走进石龙镇博物馆,让你沉浸其中,欣赏名家画作,感受古镇韶华,领略岁月变迁,以博物馆的力量守护“莞邑文化”、延续中华文化血脉。

松山湖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推荐《洗磁录:古代陶瓷论集》:

岁月之旧,发现之新。在望野感受稚童时摩挲欣赏古陶瓷时的兴奋,少年时双目紧盯铁钎扬起黄土中掉落瓷片的坚定,从时间的碎片中捡拾历史,拾起一份文化的坚守。

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馆长叶志强推荐《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地图》:

穿梭于东莞的大街小巷中,茶楼、茶馆星罗棋布、风格各异。茶丰富生活、浸润文化、升华产业……走进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邂逅茶韵,幽香品茗。

人类胆石博物馆馆长王三贵推荐《哈佛家庭医学全书》:

天使之心悬壶济世,善良之本立身于世。与生命赛跑,是医者们用爱的羽翼呵护着我们的健康。医者仁心、肝胆相照,请对他们多一分理解,多一份尊重。

【文字】南方+记者 马新杰


编辑 毛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