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非遗“传承人之家”,为何是油城墟?

南方⁺ 记者

6月10日,茂名市茂南区金塘镇油城墟簸箕巷将举行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茂名主会场(油城墟)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这也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分会场之一,旨在加强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打造非遗“传承人之家”,助推乡村振兴。

这里有两处信息值得关注,一个是油城墟落地在金塘,一个是要把油城墟打造成非遗“传承人之家”。

打造非遗“传承人之家”,为何是金塘,为何是油城墟

分割线

先有露天矿,后有茂名城

穿过艺术稻田、湖泊、树林、菜园、庄园、微型加工厂、村史馆、骑楼籺街……坐上油城墟的观光小火车,沿途绿树繁花相伴。湛蓝的“好心湖”水让人陶醉,文旅融合“景”上添花。

金塘镇是茂名现代发展的发源地,露天矿是茂名油页岩的发源地,两者有着共同的根——油城文化。

先有露天矿,后有茂名城。杨金凤 摄

先有露天矿,后有茂名城。杨金凤 摄

“金塘是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茂名市作家协会主席张慧谋娓娓道来,当然要从这里的“火水山”讲起,当地放牛娃发现这座小山丘的石头能点火,因此他们把这些神奇的石头当柴火来野炊,后来附近村民也用这些石头来熟开水。正因为火水山上“神奇的石头”,才有了后来的南方油城,有了现在的茂名市。

“对于建国后初期,因为南方油城的崛起,我们国家才摘掉‘贫油’帽子,茂名才有了今天这段的辉煌历史。”张慧谋认为油城墟落地在金塘,与当年这段历史有关。

先有露天矿,后有茂名城。另一方面,当年污水横流的百米深露天矿坑,如今成了茂名生态公园“好心湖”。

“这个活动在金塘镇举办,不仅是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更让人看到金塘今天的变化。特别是经过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后,金塘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更美了。”张慧谋相信金塘将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相信有更多的外地人闻名而来,带动当地文旅事业的发展,也提高茂名的知名度,使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好心湖”。

分割线

油城墟与油城文化相得益彰

油城墟是茂名市“百墟千村振兴计划”中展现油城文化的重点建设项目。这一计划中,还有电白疍家墟、信宜窦州墟、高州高凉墟、化州橘州墟。近一年来,茂名的墟文化已成为时尚,本土文化的一大亮点。

油城文化有两层内涵,一个是工业文化,一个是生态文化。

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陈柏冲 摄

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陈柏冲 摄

5月,茂名市露天矿工业遗址入选省级工业遗产名单。先有露天矿,再有茂名城。茂名露天矿工业遗址是茂名城市发端溯源的物质见证和现存最重要的工业文明遗存,记载了茂名市悠久的矿业文化历史乃至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程。

在张慧谋看来,近期茂名市对非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也是茂名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油城墟与非遗文化的结合,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交融孵化出的一盏文明之灯,一束从远古传承过来的薪火,油城墟带来的效应,相信是非常显著,非常耀眼的。”他说。

一个“油”字,把油城墟与油城文化紧密连接。可以说,油城墟因油城文化而厚重,油城文化也赋予了油城墟新的文化元素和新鲜血液。“这样更加相得益彰,各自风光,尽显风采。”张慧谋评价。

分割线

茂名新的网红打卡点来了

如今,茂名俨然成为一座好心之城生态之城。油城墟的落成,它将成为茂名生态公园“好心湖”、金塘牙象大地艺术公园的后起之秀。“它将成为茂名的第三个网红打卡点,给当地的旅游带来更多的人脉和经济效益。”张慧谋说。

露天矿生态公园。李康华 摄

露天矿生态公园。李康华 摄

通过活化利用工业遗产——露天矿生态公园,金塘镇成为生态文化与工业文化相结合的乡村振兴示范点:通过打造旧镇街油城风貌,从“油”城到“游”城的风貌转变,同时金塘镇的墟镇改造又能给露天矿带来人气、生气。

茂名市委党校老师吴斌认为,油城墟应该是茂名非遗的重要载体,也是茂名人民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

环着金塘镇走一圈,你可以发现油城墟的外立面通过改造还原了当时的城市色彩,环湖观光火车站让市民和游客切身感受露天矿工程当初的浩大与改造后的美丽,微型加工厂、村史馆等标志性建筑则再现了当年大搞“人造石油”开发和城市建设的场景。

金塘镇油城墟簸箕巷,还在冲刺最后的铺设。杨金凤 摄

金塘镇油城墟簸箕巷,还在冲刺最后的铺设。杨金凤 摄

“油城墟不仅是茂名运用‘一四五’工作法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是茂名传承城市文化、石油文化的一个博物馆。”吴斌坦言,老一辈建设者在这里能找到当年奋斗的场景,新市民能在这里了解到茂名的城市建设历史,传承和弘扬建设者国家利益至上、不计个人得失的家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文字】南方+记者 杨金凤

0

编辑 李阳诗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