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上,水天一色,深中通道桥梁工程已经全线贯通。这个世界级的跨海工程明年建成通车后,将打通珠江东西两岸的“任督二脉”,带领珠三角城市群跨江达海,向湾而兴。
开放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位于顺德南部的容桂街道,距离南沙自贸片区仅有一河之隔,更是佛山连接深中通道的第一站。40多年前,容桂诞生了全国首批“三来一补”企业,打开了佛山与世界的对话,也成就了容桂发达的制造业、活跃的民营经济。
如今,面对珠江东西两岸加速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背靠万亿佛山的容桂将全方位融入环珠江口“黄金内湾”,推动全球高端资源加速汇聚,书写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篇章。
从开放先行地走向开放新高地
湾区向海而生,自带开放的基因。放眼全球,粤港澳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四大湾区并驾齐驱,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和连接全球市场的节点作用,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粤港澳大湾区,从“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起家,到成为“世界工厂”,再到今天吸纳国际资本、人才发展自主创新,以不到1%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12%的经济总量,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德胜河南岸。
风起大湾区,潮涌德胜河。40多年来,向海而生的容桂,得岭南风气之先与地理之便,书写了中国镇域经济发展的样本。
1978年,容奇大进制衣厂与港商签订协议书,成为国内最早的“三来一补”企业之一,拉开了顺德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序幕,叩开了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大门。
1987年,容奇港成为顺德第一个对外开放的货柜码头,顺德制造业大军相继在德胜河两岸涌起,科龙、美的、华宝、万家乐、格兰仕、容声等知名企业的产品从这里销往全球各地。
此后,敢闯敢拼的容桂人通过“引资”与“引技”双轮驱动的对外开放策略,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为顺德成长为制造业重镇立下汗马功劳。
中国第一台双门双温电冰箱、中国第一个直筒式自动保温电饭锅、中国第一台超薄型水控式全自动燃气热水器、全国最佳乡镇、全国乡镇之星、全国首个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的镇域、拥有格兰仕、海信科龙、万和新电气等全球知名家电品牌、集聚了富信科技、德怡电子等一批家电配件全球“隐形冠军”企业……纵观40多年容桂经济史,就是一部敢于打破边界,主动开放获得发展动力的开放史。
时代潮流,浩浩汤汤。作为开放先行地,面对激烈的外部竞争,以及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竞争优势的减弱,容桂如何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培育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更好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从开放先行地走向开放新高地,这是容桂的新命题,也是容桂的新机遇。
打造融湾发展的交通网络
近日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进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引领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这个“黄金内湾”的独特之处就在于高含金量,不仅覆盖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也链接起珠江口东西岸主要城市,还有机串联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是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聚焦。
容桂高新区。
摊开地区,作为佛山“南大门”的容桂街道就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这里是佛山最靠近珠江口的地带,处在深莞惠、广佛肇和珠中江三大都市圈的辐射焦点,距离南沙自贸片区仅有一河之隔,更是佛山连接深中通道的第一站,无疑将是佛山融入“黄金内湾”的前沿板块。
交通发展是拉开城市框架、做大城市能级量级的先决条件。“十四五”期间,随着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珠江口将形成梯字形的东西连接线,从上到下依次是,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它们犹如一根根线,把被江海割裂的珠江口东西两岸缝合在一起,补上“黄金内湾”倒“U”形的缺口,形成大循环。
构建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经济圈、生活圈,容桂正积极布局。
目前,容桂已有105国道、广珠西线高速、广珠城际轨道、伦桂路、红旗路等重要交通干线贯穿而过。而即将开建的佛山地铁11号线,北起广州鹤洞东,途径佛山容奇渡口,串联起广州、佛山、中山以及深圳等湾区核心城市。此外还有广州地铁26号线,北起白云,纵贯海珠、番禺等五区,从南沙进入顺德大良、容桂,建成后容桂市民约10分钟即可到达广州。
与深圳的“1小时经济圈”也在加速形成。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中山黄圃至翠亨高速公路南北延线)项目是顺德连接深中通道的重要动脉,其北延线起于容桂街道,与广珠西线高速公路设高黎互通立交相接,往东利用现状建业中路通道走廊高架,终于中山市黄圃镇,顺接一期工程。项目建成后,容桂最快40分钟可到达深圳南山,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大湾区发展红利。
水路方面,容桂不仅拥有容奇港口岸,距离顺德新港也仅有15分钟,而未来顺德新港将与南沙港、深圳港深度整合资源,强化大湾区内河航道与外航道的联运,实现国内、国际等大宗货物物流转运效率。
“平台+城市”助力企业做强做优走向世界
去年年底以来,万和在埃及和泰国投资建设海外制造基地, 全球化发展战略迈出新的步伐;“全球化”是伊之密发展战略里边的三大支点之一,目前该公司产品已经走进了全球70多个国家跟地区,产品出口的销售收入占比计划在2030年达到50%左右;近十年来,格兰仕从全产业链到全品类,从业务全球化向品牌全球化迈进,书写“出海”新篇章……
在竞逐全球化浪潮中,容桂企业不约而同从产业价值链上游切入国际产业分工,在开放链接全球资源的道路越走越宽。
对容桂来说,要在大湾区建设中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担负新的历史使命,继续保持自身独特优势,就必须支持更多的民营企业做强做优走向世界。
伊之密。
如今,除了融湾发展的交通通道,容桂还有近湾发展的战略平台。去年,三龙湾核心片区、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顺德港片区和临港经济片区入选广东自贸试验区佛山联动发展区,容桂也被纳入其中。
按照部署,此次联动发展区的设立,将通过与自贸试验区“联动试验、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用两到三年,把联动发展区打造成为全省改革创新的先行地、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这无疑将有助于容桂降低在跨境交易、要素引进等方面的成本,实现更大程度地对外开放和抢抓全球化机遇,在开放合作中赢得发展新优势。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引领,更加主动承接大湾区的人才、资本、科技等创新资源。
从产业结构上看,珠江东西两岸有良好的互补性、协同性,而且合作基础较好,东岸的科技创新和电子信息产业可以与西岸传统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发生“化学反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助推西岸迈向高质量发展,而珠江口东岸也将得到空间拓展、产业链拓展和场景应用拓展。
而在这个融合发展版图中,培育出智能家电、信息电子、机械模具、化工涂料、医药保健五大支柱产业,拥有858家规模以上企业的容桂,可以发挥着承东启西式的纽带作用,也拥有着“左右逢源”式的协同优势。
面对新使命和新机遇,容桂主动作为乘势而上,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城市空间和结构,以更大的城市格局融入大湾区发展。
在即将举行的2023年顺德容桂城市推介会上,《容桂街道整体提升规划研究》成果将发布,提出营造多元活力、疏密有致的都市岛城,建设魅力包容、人文宜居的文化趣城,培植迭代进化、创新引领的无界智城,搭建互联互通、复合交往的立体复城四大核心策略,开启容桂向海而兴、融入湾区的发展新征程。
不仅如此,容桂正在举全街道之力打响城市品质提升攻坚战,扭转产业强而城市弱的不平衡发展,加强城市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空间品质等综合系统提升,为赢得新一轮人才竞争、产业竞争、科技竞争下好先手棋。
走向珠江口,逐浪大湾区,容桂奔涌向未来!
相关阅读:
【撰文】蒋晓敏
图片均由容桂街道办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