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郁南怎么干?

南方⁺ 记者

到2025年,广东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大部分县(市、区)的县域内住院率达85%左右,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这是《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提出的总体目标。

自2019年纳入全国567个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以来,郁南县经过几年来的分阶段探索和实践,已经具备了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条件。今年5月,郁南县组建成立以县人民医院作为县医共体总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15所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郁南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近年来,郁南县认真按照上级部署,加快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组建成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进一步补齐农村地区医疗卫生短板,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就近享受更高效、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整合医疗资源

提升全县基层服务能力

推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郁南是怎么做的?

郁南县医共体总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蒙德恩介绍,首先通过“资源整合、精准定位、错位发展、特色专科”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医疗资源整合,如在人才技术的资源整合方面,把总医院的专家、上级帮扶的专家(除了做好总医院的技术之外)分布下沉到县级医院和镇级卫生院,通过“传、帮、带”提升全县医疗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其次,把设备资源开放到全县的医疗机构。郁南县通过医学影像远程诊断中心、医学心电远程诊断中心、远程病理中心、医学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六大共享中心”,让全县所有卫生院都配套了DR(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建立了覆盖全县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中心服务。患者在任何一间镇级卫生院拍摄DR,就可以上传到中心,由总院的专家诊断发报告,达到“基层检查、县级医院诊断、结果互认、降低医疗费用”效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以及省级医院专家的资源。目前,心电诊断中心已覆盖了全县各个医疗机构,成功救治了超过2000例胸痛病人。

此外,在管理资源方面,以总医院“九大中心”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建立全县医疗机构统一规范的制度、标准、流程和监督管理机制,把医共体的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

据悉,郁南县医共体总医院已组建完善了医共体总医院的行政、人力资源、财务、质量与药械、院感与健康、信息化、护理、医保和后勤保障等九大管理中心,建设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强急诊救治“五大中心”、组建县域医疗资源共享“六大中心”以及组建县域医共体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

“通过成立医共体总医院,构建县镇村三级一体化建设,通过资源整合提升全县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满足不断提升的人民群众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更好地实践好健康郁南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蒙德恩说。

运用信息化手段

实现县域内医疗信息互联互通

2018年郁南县开始医共体建设后,作为第一医共体总院的郁南县人民医院派出专家下沉帮扶。

在南江口镇卫生院坐诊的郁南县人民医院黄医生接诊过一位产后大出血患者,当时患者病情危急,家属也十分着急:“能不能治呀?不行的话我们就赶紧转去其他医院了。”

有丰富妇产临床经验的黄医生一边安慰患者家属,一边有条不紊地实施救治,终于让危急病人及时转危为安,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感激。一个月后郁南县人民医院医生在南江口镇卫生院顺利完成又一例巨大子宫肌瘤全切术。

2019年,郁南县入选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改革试点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医共体制度建设、“因院施策”选派专家下沉帮扶方向不断深化,同时以打通“信息化壁垒”为抓手,打造医学资源共享中心,不断提高县镇村医疗机构的整体协同能力。

远程心电也在为乡镇尤其是偏远山区的患者带来就医便利。一名居住在通门镇的53岁患者,因胸痛胸闷,在家休息后不能缓解,并出现休克。通门镇卫生院立刻通过远程心电系统请求县人民医院会诊,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杨主任会诊后考虑心肌梗死,病情危重,建议立即转诊。县人民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手术从19:45开始,20:15结束,成功为患者开通血管挽救心肌,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2019年,郁南县心电诊断中心成立。在县卫健局的统筹下,各卫生院配备了远程心电图机,胸痛病人心电图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总医院心电中心后台,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首先迈出了医共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第一步。

“我们在镇卫生院帮病人做检查,也能得到县人民医院上级医生的诊断支持。”桂圩镇卫生院影像医生说,2020年郁南县远程影像诊断中心正式投入运作,打造“云胶片”平台,乡镇群众在手机就可以看到影像检查报告。群众在镇卫生院拍片检查后,不到30分钟就收到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诊断结果。“省时省力省钱。”老人家高兴地说,“要是像以前那样,要坐车到县里才能拍到CT,花的钱更多,路程远,身体十分疲惫。”

由于郁南县地处粤北山区,过去多年来,看病就医难题始终困扰着基层群众。目前郁南县卫健局已经通过解决资金困难,为全县未配备DR的镇卫生院完成了设备配置。接下来,郁南县医共体影像诊断中心将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影像数据的接入,真正实现县域内信息互联互通,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完善顶层设计

破除医共体建设的政策阻碍

5月29日,郁南县委、县政府发布《郁南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总医院组建工作方案》和《郁南县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2份重要文件,在前期广泛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将原有三个松散型的医共体整合为一个紧密型医共体。

文件明确了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和医共体机构三方权责,改革完善医保支付、人事、薪酬、资源整合和财政投入等关键性政策,加强县域内资源的统筹管理,形成责任和利益共同体。明确以建立“三个运行机制”、成立“九大中心”等措施,打通和理顺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内部管理瓶颈,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新发展格局。

文件提出,要建立“三个运行机制”,即建立医共体议事规则机制,建立人财物直管机制,建立医共体运营机制;成立“九大中心”,即按照精简高效、分工明确、高度协作的原则,组建医共体总医院相关管理中心,包括行政管理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质量与药械管理中心、院感与健康管理中心、信息化管理中心、护理管理中心、医保管理中心、后勤保障管理中心。

截至2022年,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共下派帮扶6400人次,开展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233次、业务培训8990人次、教学查房1930次、指导开展手术134例、免费接收进修及跟班学习212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8项。

此外,县域医共体内开通了县域医共体远程心电中心、医共体医学检验中心、郁南县紧密型医共体影像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为联合门诊和联合病房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以全县县域医共体远程心电中心为例,从投入使用至2023年4月底,共完成常规心电图19935例、动态心电583例、动态血压110例。郁南县紧密型医共体影像诊断中心(云胶片)于2020年5月7日投用。目前,该诊断中心及云胶片已同部分卫生院正式实现互联互通,可为基层卫生院提供及时、准确的医学影像诊断服务。截至2023年4月底,该中心已开展影像诊断15896例。

郁南县医共体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省、市、县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有关政策的指导下,逐步建立完善县域医共体各中心运行机制,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串联起来,建立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达到医共体上下“一条心”“一盘账”的管理目标,构建起医共体“总院+分院”“专科+全科”的县域医防融合服务模式,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高质量发展。

南方+记者 王谢思齐

通讯员 叶锦生

编辑 羊建溶 彭奕菲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