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欣
每一个民族,都诞生于一个美丽的故事。
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后代,其源头来自代代相传的“三皇五帝”神话故事;在地中海,兼具人性与神性的希腊众神,在口耳相传的传说里,埋藏着近代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种子。
故事承载历史,历史就是故事。依靠共同的故事,特定的人群有了可共享的历史、语言,造就了独特的民族性格与民族气质。无论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延绵不绝的故事穿越时光在我们耳边讲述,或让我们啧啧称奇,亦或是肃然起敬,也常常热泪盈眶,在理性与感性一次次激荡中,都是对伟大中国精神的再认知、再认识。
“一部长城史,半部中国史”。气势磅礴的北京八达岭、逶迤蜿蜒的甘肃古长城、穿越千年的塞外汉长城,随着长城保护工作越来越完善,长城背后的故事也越来越丰富。
从古代“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汉匈往事,到抗日战争时期娘子关战役,再到如今长城遗址保护的突破性成果……诉说这些故事,让我们不仅能见证中国历史上史诗般的民族大融合,回首近代以来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长城保护意识与情系长城的真挚情怀,更能从对长城的自豪与热爱中,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万里长城。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清醒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只有牢记历史故事,才能为立足当代扎稳根基,方能为阔步前行指明方向。
现如今,国家纪念日的主题日益丰富,其重要性更随之凸显。从仰望星空的中国航天日,到牢记先烈遗志、不忘民族苦难的烈士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国家纪念日承载着一个个不能忘却的故事,成为中华民族最挺拔的精神脊梁。
以史为鉴,察往知来。学好中国历史,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把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让我们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业绩和荣光。
(作者系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附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