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钱袋子 | 警惕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的贷款骗局

惠州金融权益君
+订阅

案例详情

5月22日14:30左右,一名覃姓客户急匆匆前往浦发银行惠州惠阳支行网点要求核实其申请的一笔20000元的浦发银行贷款。经询问得知,客户5月20日接到一个来自湖北武汉166****1552的来电,对方自称为浦发银行“信贷专员”,并向客户介绍了“浦发银行”的贷款产品。在客户表示感兴趣后该“信贷专员”组建了一个群聊,邀请客户入群之后随即退群,由一名“经理”指引客户继续办理贷款业务。

客户通过冒充浦发银行员工的诈骗分子提供的二维码下载了一款假冒的“浦发银行”APP,成功申请2万元贷款。然而,系统在客户提现时显示“客户身份信息与银行卡账号信息不匹配,资金已被冻结,请联系您的信贷专员”。客户随即联系“信贷专员”,该专员要求客户提供他行一类卡卡号、身份证资料和手机验证码用以绑定该贷款账户,客户根据要求完成绑定。同时该专员告知客户需缴纳10000元的保证金到该贷款账户以确保客户不存在骗贷行为,并向客户保证待核实完毕后贷款和保证金共计30000元将一起划入客户账户。当客户表示其手头上没有10000元时,专员游说客户向亲戚朋友借,保证核实完毕即可马上归还。当客户提到是否可以到网点办理时,专员称当地网点无法受理,必须到上海总部办理,且超时会影响个人征信。

事后客户通前往银行网点核实是否有该笔贷款。银行员工接待该客户,仔细询问客户事件详情,最终判定这是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浦发银行惠州惠阳支行网点员工向客户解说事件可疑点,告知客户贷款不需缴纳保证金,向客户宣传了正规贷款申请流程,对客户进行了反诈防骗教育,同时建议客户马上修改提供给对方的他行一类卡的密码并立即报警,不可再听取所谓“专员”的说辞以防造成经济损失,客户表示知悉并感谢银行工作人员。

温馨提示

骗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并伪造银行贷款产品信息诈骗行为通常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是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途径散布贷款信息,通常使用“超低利息、超快到账、超高额度”等噱头引诱消费者点击广告链接,并利用国内各大银行的招牌取得消费者信任。

第二步则是消费者受诱导,根据要求下载所谓的“手机银行”APP或点击链接进入“银行官网”之后,会发现所呈现的网站和正确的网站相似。大部分消费者因此打消顾虑,在网站里输入身份证号、银行账户密码、手机号等信息。殊不知这是骗子伪造的网站或手机客户端。

第三步,消费者在输入个人信息后,网站会以“输入信息错误”“个人账户异常”等理由,宣称消费者账户被冻结,引诱消费者与网站“客服人员”联系,并进一步诱导消费者向特定账户转款缴纳“解冻费”“验证金”等费用;部分虚假网站会先行告知消费者贷款已下放,向消费者发送虚假账户余额变动短信,并要求消费者向指定账户缴交“手续费”“提现费”等。一旦消费者按照骗子要求转款后,骗子便会关闭诈骗网站或APP,并将受害人拉黑。

防范措施

01

可疑信息莫回应,个人资料需保密。公安部门反诈中心提示,骗子发送短信号码大多为00、10开头的长号,收到此类来源不明的银行产品、服务信息,在无法核实信息来源时切勿点击链接或拨打链接附带的“客服人员”电话、也不要加入任何群聊;更不要轻易将个人身份信息、手机号码、银行账户密码等告知他人或登录可疑网站,不随意向他人透露接收到的手机验证码信息。

02

异常信息莫惊慌,网上转账需谨慎。在收到“账户异常”“资金冻结”“将影响征信”等提示后无需惊慌,应保持冷静,暂停下一步操作,致电银行官方客服或到附近银行网点咨询,判断信息真伪。正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切勿未经核实向陌生账号转账。一旦发现被骗,应在第一时间报警并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电话及时止损。

03

核实信息莫轻信,借款融资需警惕。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可轻信“免息”“免担保”“不上征信”等宣传广告,有资金需求的消费者,应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通过网络渠道、手机银行等方式办理业务时,应多方核实信息,部分虚假网站故意使用与银行官网接近的字母组合行骗,广大消费者进行操作时,应擦亮双眼,审慎辨别。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