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一高校饭菜中疑吃出老鼠头”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涉事高校与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称,确认“异物”为鸭脖。回应之后,该事件并未告一段落,不少网友仍持怀疑态度,学校与当地的澄清也未能达到平息事态的效果。
据媒体报道,6月1日下午,有网友称在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堂的饭菜中疑吃出老鼠头。视频显示,该异物干瘪,为黑褐色,一豁口处有细长的白色物体,被视频发布者称作“老鼠的牙齿”。
6月3日晚,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布情况通报称,经调查,视频拍摄地点确实在该校食堂,但反映内容与事实不符。当事学生本人在事发当时即邀请同学共同对“异物”进行了比对,确认“异物”为鸭脖,为正常食物。该学生已现场作出书面说明对视频内容进行澄清。
南昌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6月1日当天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派人去核实了,拿去专门的检测机构送检,有时候看东西形状很像,但是经过工作人员核实,确实是鸭脖。
没想到,舆论却愈加发酵。部分网友称,“像老鼠牙齿的又是什么?”“鉴定机构的鉴定报告、鉴定过程中的照片,都不能公布吗?”更有网友称,这是“现代版的指鹿为马”。
为何明明有了校方、市监局甚至学生本人站出来澄清,却仍然遭受网络舆论质疑?
潮新闻发表评论称,校方在这个事情上没有寻求正常的解决之道。学生说是“老鼠头”,学校应该先固定证据,找第三方调查公布结论,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可学校为了尽快平息舆论,自己先通报得出结果,还拉着当事学生一起表态,这就把整个事情的顺序搞反了。另外,基于朴素认知,人们普遍相信眼见为实,而且从学生第一次发布的视频来看,貌似可以看见异物有“牙”和“须毛”之类的东西,这挑战了人们的生活常识。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通报中,都未提及为何“鸭脖”会有牙齿和须毛,只是一口咬定是“鸭脖”,这不免让人怀疑此物为鸭脖的合理性。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该校不是第一次出现“老鼠事件”。
早在2021年,学校食堂清洁间曾因出现过老鼠,被相关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执法。当时学校的表态和处置方式,曾经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强烈不满。这样的问题被爆出,使得大部分网友对同类事件产生质疑的态度,从而顺理成章地认定学校此次辟谣是在敷衍,缺乏公信力。
“指鼠为鸭”并非网络上的狂欢,其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大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一起普通的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如今却被闹得沸沸扬扬,鼠头和鸭脖很好辨认,如今却被混为一谈,甚至有不少网友直言“原来这么多年,我才知道自己的属相是鸭脖”“长牙的鸭脖令人如鲠在喉”。
信息泛滥的时代下,眼见未必为实,人们往往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但是要推翻大众看到的东西,也需要保留足够的证据,来形成强大的说服力和公信力。如今,被调侃为“指鼠为鸭”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也反映出大众对食品安全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对于学校、政府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处理相关事件的执行力、公信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南方+记者 王越莹 张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