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电动车新规公开征询意见,如何影响你我?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正余弦

6月6日,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举行广州市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调整政策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闻发布会。

城市长期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短途通勤工具,以其方便快捷、绿色环保、廉价实用等优点,灵活穿梭于各路段。但这份灵活性已然成为了一把“双刃剑”:乱停乱放占用道路,违规载人带来安全隐患,违反交通规则、超速行驶,行人乃至汽车都避之不及。

2021年来,广州市响应国家加强电动车管理政策精神,曾就电动车登记和限行问题向社会第一次公开征求意见。同年11月,《登记通告》公开发布并沿用至今,推动全市300余万辆电动车上牌管理。考虑到市民实际出行需求,《限行通告》正式稿迟迟未敲定。如今二度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正是在科学审慎研究《限行通告》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电动自行车和道路新发展新动向提出了新方案。

此次方案调整优化,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在限行范围上,将中心区域限行调整为部分路段限行,二是在限行时间上,将“全天候限行”调整为“全天、白天、高峰分层次、分时段限行”。

若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新方案,那一定是“精准”

首先是精准划定限行范围,从“面”到“线”,从限行区域到限行路段,可以看到新方案的把控更为谨慎。结合道路通行的基本常识可知,限行的效果往往会叠加,对特定路段限行,就已经可以达到限制来往车流、分流区域内通勤选择的效果。精准划定范围可提高管理效率,也可避免过度限行引发市民抵触。

其次是精准考量现实情况,综合考虑到路段的非机动车道建设情况、公交地铁覆盖率、人车流量和道路所在区位功能,划分不同的限行时间。新方案同时照顾到附近居民的出行需求,使管理措施更为科学合理。

最后是精准锚定建设目标,让道路限行服务于城市发展的具体方向。新规中提到三个重点方向:一是保障城市大动脉运转,二是改善“一江两岸”散步休闲、观光旅游、商务交流体验,三是在重要主干道引导电动车短途出行。点明限行与城市当下运转和长期发展的关联。

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理性看待电动车限行新方案,需要看到权衡之下的公共利益,体会审慎背后的民生温度。新方案将经历一个月的征求意见期,期待广大市民能够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方案精准发力,配合系列监督管理措施,从源头治理电动车乱象。

相关阅读

广州拟出新规:电动自行车将分层次、分时段限行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