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观察:自制女团出圈,“素人偶像”时代来临了吗?

南方都市报
+订阅

许多人将2018年定义为内娱的“偶像元年”。随着《偶像练习生》与《创造101》的爆火,粉丝经济与应援文化也迅速崛起,声量不断扩大。2021年,在“青春有你”和“创造营”这两大偶像养成节目IP走到第四季时,一则“倒奶视频”揭露了选秀打投乱象,相关节目被叫停。然而,内娱的“偶像产业”似乎并没有找到除选秀节目之外的其他出路。2023年,从《创造营2021》出道、被视作“内娱最后一支限定团”的INTO1限定期满,正式解散。这似乎在宣告内娱“选秀偶像”时代的终结。

而与此同时,一支大学生自制团体走进了大众视野。与近年来我们熟悉的那套“造星”叙事不同,这支团体主打“野生感”和“纯素人”。2023年1月,话题“被大学生自制女团惊艳到了”冲上微博热搜榜,让许多网友第一次了解“MAGI女团”与其出道曲《RED TAPE》。MAGI女团的官微简介写道:“MAGI(C)=MAIGI,没有固定C位,所有女生都平等,所有成员均为浙江传媒学院在读学生,纯自制、无公司、均为原创歌曲。”

团体营业、歌曲好听、纯素人,这在内娱偶像行业中实为鲜见,很快引发关注。网友们在评论区中的留言难掩兴奋和惊喜:“内娱还得看女大学生”“还挺好听,没有母语尴尬症的感觉”。至今,相关话题在微博的总阅读量超过1亿次,MAGI女团在抖音平台的粉丝数量超过36万,《RED TAPE》这首歌也被许多舞蹈爱好者翻跳。

4月,在MAGI女团于浙江传媒学院的第一个正式打歌舞台诞生后,本刊记者与该女团的制作人“Stabro弟弟”展开了一次深入对话,梳理了这支大学生女团的诞生过程——这当然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一个会创作词曲的男大学生,凭着对唱跳梦想的执念与自媒体运营经验,让素人女团MAGI成功出圈。

在采访中,Stabro向记者强调无需拿MAGI和专业女团相提并论,其做团的初心只是想帮人圆梦,不会走商业化、市场化的路线。也正因此,大多数网友对这个团体的态度才是充满包容和鼓励的。

1

要做女团,先得会写歌

“素人女团”这一概念其实并非MAGI独创。随着唱跳流行音乐影响力的扩大与大众二创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抖音、B站等社交平台上有大批的翻跳、唱跳博主,其中也有以固定组合形式“成团”的,比如BETTER、Girls。但MAGI与其根本区别在于拥有属于团体的原创歌曲。而这一关键因素的幕后推手,则是MAGI女团的制作人“Stabro弟弟”。

“Stabro弟弟”是一名就读于浙江传媒学院的大二学生,今年20岁。正是他,一手包办了MAGI女团的招募选拔、主打曲词曲创作、MV拍摄剪辑、物料制作等等工作,可谓是个“经纪全才”。不过在上述所有工种里,最不可或缺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还是词曲创作。

谈到写歌,Stabro本人表示“觉得很神奇”。他向记者透露,家人对他会写歌这件事也感到意外。事实上,Stabro曾在6岁时上过几节钢琴课,但“实在不会敲琴键”,就没能坚持下去,也并未展现出任何音乐天赋。而长大后的他却发现自己拥有“绝对音感”,只要听过的歌,都能够写出相应的曲谱,甚至有时听到一首新歌的前半段,就能预判到后面的旋律。

在MAGI受到关注后,国内某头部音乐平台曾邀请他去北京做客,Stabro也通过这次机会能与业内知名音乐制作人交流,并得到鼓励和建议。“他们让我继续保持自由发展,不要被框住。”他回忆道。

而MAGI的出道曲《RED TAPE》也并不是Stabro创作的第一首歌。Stabro曾于2020年12月7日在B站投稿了“16岁up主自费出道”的视频,发布了第一首个人单曲《Be yourself》的MV。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又陆续发布了《Supervisor》《Moonlight》《Say it loud》《IS YOU》共四首原创歌曲。

Stabro告诉记者,在做歌的过程中,他负责的是词曲创作和监制。此外,他还有编曲师和混音师两位搭档,三人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小团队,磨合得越发默契。Stabro透露,他的编曲师和混音师都是在机缘巧合下结识的。他还记得2020年找到编曲师合作第一首单曲时,对方得知其当时还是高中生,为了帮助他实现梦想,以低于市场价非常多的价格帮他做了编曲。在今年初MAGI火出圈以后,这位编曲师朋友还给他发来鼓励的文字:“做音乐最重要还是要做出自己喜欢的样子,弟弟你已经做到了,不功利地把自己热爱的东西做好,期待我弟弟未来的发展。”Stabro感叹,“我觉得蛮幸运的,能找到一起搭档的人,很难得。”

2

自媒体账号成“流量跳板”

从为自己到帮别人,梦想终开花

除了音乐制作这项硬实力,女团MAGI能够受到关注,还离不开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软实力”——运营能力。Stabro在接受采访时提到,MAGI女团在抖音上的初始流量,很大一部分都归功于他个人账号的“引流”——在发布MAGI女团前,“Stabro弟弟”本人的账号已在抖音拥有20万粉丝。

这些初始流量是如何积累起来的?身为浙传大二学生的Stabro在2022年选修了一门自媒体运营课。当时,老师给大家的课程KPI是做一个自媒体账号,粉丝量需要达到一万。向来要求自己“做到最好”的Stabro想要拿到第一名。为了给自己的抖音号涨粉,他每天在寝室里直播唱跳,最多曾吸引4万多人同时在线观看。他坚持了14天,也因此瘦了17斤。

这也并不是Stabro第一次运营自媒体账号了。在此之前,他的主要“阵地”是B站。2018年,Stabro偶然看到一条韩国打歌节目的视频后,对唱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开始学习舞蹈,将自己的翻跳视频上传到B站,成为一名舞蹈区up主。

除了翻跳之外,他也陆续发布了一些二创及Vlog类视频,其中还包括他参加一些选秀、经纪公司面试的经验分享。去参加这些,是为了“给其他想参加的人一些建议,其实我自己不太想去当练习生(因为练习生只能听公司安排),我的颜值也不足以去当练习生。”渐渐地,Stabro投稿的视频热度不断走高,稿件也曾拿过全站第一。他原创的“吸取韩国女团的精髓翻跳经典歌曲”系列视频里,最高一条的播放量近百万。

但可惜的是,比起那些“整活”二创视频,Stabro“自费出道”的几首原创歌曲MV却反响平平,没有太大水花。2022年8月,他在B站发布新歌《IS YOU》的MV播放量仅一万出头,音乐平台上的成绩亦没有达到理想预期。正当他迷茫失落、怀疑自我的时候,有这样一条评论启发了他:“如果你去娱乐公司做制作人,可以被捧起来,但如果做幕前,颜值可能不太够。”

Stabro由此产生了制作女团的念头——既然自己有“全自制出道”的能力,为什么不帮别人圆梦呢?决定做MAGI后,他在自己的抖音账号上发布了女团招募信息,意外收到不少反馈。“二三十个人加了我微信,我挑选了9个人来线下面试。”懂得自媒体账号玩法的他,还将招募和选拔的过程做成短视频陆续发布,让网友们也有“共创”的代入感。

最终经过选拔,4名播音专业与1名动画专业的女生组成了MAGI。5个女孩在唱跳方面的基础参差不齐,Stabro就按照每个人擅长的部分来分配主舞、主唱。由于大家都有自己的课业任务,她们基本只能用晚上的时间进行排练,练习场地则是学校体育馆的厕所外——因为那儿有一面大镜子,而且免费开放。从开始排练到拍摄MV,《RED TAPE》这支舞的5人合体排练时间加起来不超过20个小时。

2023年1月初正值寒假,短视频平台上以大学生群体为主的翻跳博主、素人女团开始集中更新,“自制女团元年”的话题词被推到热搜。趁着这个时机,Stabro发布了筹备近半年的MAGI出道曲《RED TAPE》。尽管当时还没有来得及拍摄MV,后续能够发布的物料也非常有限,但他不想错过这波热度,结果果然是令人惊喜的。

4月,MAGI很快带着第二首歌曲《Vitality》回归,这首歌也是由Stabro创作。一个暗藏的细节是,《Vitality》MV预告的开头画面中有一棵树,“那棵树是在我《IS YOU》MV开头画面的废墟中长出来的。”

这个设计灵感源于Stabro从“给自己圆梦”到“帮别人圆梦”的心态转变。“本来以为《IS YOU》这首歌是我最后的一个机会。因为确实一直也没做火,觉得自己圆梦计划可能就到这了。”但没想到的是,MAGI让他的梦想以另一种方式实现,因此曾经的废墟里终于开出了花朵。当时写评论启发Stabro转型幕后的那位网友看到MAGI出道后,还特意回评论区写道:“很开心看到你的梦想在慢慢开花”,让Stabro感动到“暴哭”。

3

“毕业制”高级小社团

“MAGI的存在,是为了帮助更多女孩圆梦”

作为一支纯大学生自制女团,MAGI的长期运营难免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第一是运营成本,尽管词曲创作、MV拍摄与后期剪辑等软技能都由Stabro包办,但一些硬件的设备如场地、设备、灯光等都意味着开支。Stabro向记者透露,目前MAGI发一首单曲需要花费一万左右。而这些费用都是他自掏腰包、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来支撑的。

然而单纯的“用爱发电”并不是一个稳定的长久之计,如果要持续运营,制作人不可避免地需要依靠团体来获得收益。Stabro表示,他会考虑让MAGI接一些商演来维持基本的运营成本,同时也让她们不断积累舞台经验。5月,MAGI也跟知名电子产品品牌官宣推广合作。不过Stabro向记者强调,MAGI并不会像其他专业偶像团体那样走上市场化的道路——他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大众之所以对MAGI的包容度高,正是因为她们主打“大学生自制”,不含商业属性。

除了运营成本,还有团员们的日后发展问题。MAGI团内所有成员都是浙传学生,那么当成员们从浙传毕业后,MAGI的未来会怎样?对此Stabro很明确地表示,MAGI将会成为浙传校园的一个长期IP,且会采取“毕业制”的形式,分期招募团员。至于未来,如果有成员想要走上职业唱跳歌手的发展道路,MAGI也算是一个很好的“跳板”。

4月23日,MAGI通过微博发出官方公告,MAGI女团的形式为“毕业制+年度扩张制”,制作人更想让其发展成“高级小型社团”——成员从浙江传媒学院毕业后,即升为“荣誉团员”,不再参与MAGI女团活动,自行选择之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在团期间的成员完成前两次回归后,如有个人特殊状况,可申请不参与下次回归。Stabro通过该声明再次强调他的初心:MAGI女团的存在,是为了帮助更多女孩圆梦。

结语

素人偶像时代来临了吗?

内娱偶像元年以来,粉丝与大众正在逐渐厌倦某一种重复而乏味的“造星叙事”。这是一种按照视频平台季度规划而执行的固定生产线——每年底,经纪公司向选秀节目输送水平参差不齐的“练习生”。次年初,经过节目组的训练和包装,选手通过某种人设吸睛圈粉,然后粉丝与团队联动应援,最终在流量和资本的选择下“成团”出道。然而在限定团期间,团队成员们大多数时候都在“独自美丽”。因为在内娱的行业生态和市场机制下,运营团体是一个“性价比极低”的事情。有太多方式,可以让艺人更快地成名、收获名利。

MAGI则打破了这样的叙事方式,显得惊喜而生动。比起单个成员,更被看重的是其“大学生”的素人身份与“团体”的形式。因此尽管她们的唱跳水准不够专业,自制MV和打歌舞台仍有瑕疵,但大众对她们的情感是包容的、珍惜的。

比起在资本的粉饰、团队的保护、粉丝的吹捧中走出来的人,我们更需要的是能够与普通人对话、激发广泛共鸣的“素人偶像”。当下,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达、社交媒体的普及,偶像与素人的边界似乎越来越模糊了。一方面,许多素人出身的舞蹈博主、唱跳达人正在通过短视频和自媒体成为大家关注、喜欢的对象;大批唱跳流行音乐爱好者们组织、参加线下路演,从舞蹈发展到了开麦唱跳,凭实力“整活内娱”。而另一方面,那些以“偶像”身份被认识的艺人们,也正走向大众的舞台。比如,曾参加过《创造101》的王一桥、乐华女团NAME的成员都曾出现在不同城市的“随机舞蹈”活动中。

2023年,“偶像”的定义似乎正在悄然转变。像MAGI女团与制作人Stabro这样具有唱跳和创作才能的素人正在不断涌现、出圈,他们鲜活、接地气、能够激发广泛的共鸣,成为内娱新气象。

采写:南都记者 朱雯怡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