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大宝宝因一次支气管炎收治入我院儿科住院,治疗期间医生发现宝宝体重仅5.1kg,身高60.5cm,还不能独自坐立,喂养存在困难,吃奶少易吐奶,体格、语言发育都明显落后于同年龄的小孩。此外,孩子长相特殊,眉毛弯弯,眼睛细长,下眼睑外翻,睫毛浓密,像化了妆一样,于是建议完善基因检测,而正是这一检竟查出孩子患有一种特殊的罕见病——歌舞伎综合征。
“天生丽质”的容貌下
藏着一种罕见的儿童疾病
歌舞伎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罕见遗传性疾病,因临床特殊面容与日本歌舞伎妆容相似而得名。
他们虽然容貌好看
身体上却有着许多缺陷
除特殊面容外,歌舞伎综合征患儿临床还可表现为智力发育落后、骨骼畸形、皮纹异常、脏器畸形等。目前证实KMT2D、KDM2A基因突变与该综合征有关。
1.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行为问题:以智力障碍最常见,轻-中度为主,发生率约90%,此外还有癫痫发作。脑结构畸形、孤独谱系障碍也有报道,但较少见。
2.生长发育落后:半数以上歌舞伎综合征患儿存在生长发育落后,不仅表现在出生后,同时存在宫内发育落后。在婴儿期特殊面容不典型,多数歌舞伎综合征患者出生后出现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
3.骨骼畸形和皮纹异常:骨骼畸形包括:脊柱畸形(脊柱裂、蝴蝶椎、椎间盘狭窄、脊柱侧弯)、双手短小、第5指内弯畸形、髋关节脱位、双足短小。皮纹异常包括:胎指垫的持续性存在、指纹三角缺失、鱼际下纹理增多、通贯掌。
4.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系统异常(反复感染、免疫球蛋白缺乏等)、内分泌疾病(乳房早发育、肥胖、生长激素缺乏等)、听力损伤、肿瘤等。
目前歌舞伎综合征
暂无可根治的治疗方法
主要是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
以延长患者寿命为主
同时改善生活质量
歌舞伎综合征的治疗涉及神经、康复、内分泌、消化、心血管、耳鼻咽喉科等多学科管理。需对歌舞伎综合征患儿进行长期的体格发育和智能水平的随访评估,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身材矮小患者在排除禁忌症之后可给予促生长治疗。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需进行抗癫痫药物治疗。
小孩有哪些症状
需及时就医评估?
首先,歌舞伎综合征是罕见病,国内报道少,日本发病率约为1/32000,澳大利、新西兰的发病率约为1/8600。
其次,歌舞伎综合征多系统均可受累,如果发现小孩临床表现除眼部特征外,还存在智力障碍、肌张力低下及其他系统表现时,建议至医院行专科评估,必要时完善基因检测。
提升儿科专病诊治能力
为罕见病患儿“拓宽”生命
我院儿科是佛山地区儿科界唯一的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佛山市高水平医学重点专科,佛山地区儿科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佛山市小儿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转运救治中心。致力于为佛山市及周边地区儿童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努力实现“让儿童看病不出佛山”。
目前我院儿科共确诊了30余种儿童罕见病,分布在神经、内分泌、肝病、肾病等亚专科。大部分罕见病患儿都在专科门诊中规范随诊,并得到针对性的精准治疗,很大程度改善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今年年初,“佛山市罕见病慈善救助和综合服务试点项目”落户我院,联合佛山市医疗保障协会、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协同市内诊疗专家、护士、医务社会工作者等形成罕见病协作团队,为患者提供政策宣传、经济援助、疾病管理、家庭支持等服务,形成罕见病患者综合支持模式,为罕见病患者的诊治提供便利,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提高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庭生活质量。
来源:儿科 麦子荆
编辑:宣教科全媒体编辑部
(文中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