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奶盒“焕新颜”!深圳市蒲公英教师携手桂园学子以环保创意启智润心

深分类
+订阅

独具中国风的水墨画像砖、栩栩如生的戏曲形象画、五彩斑斓的“三星堆油画”……5月25日,位于东湖公园内的深圳美术馆,罗湖区中小学艺术节第三届学生美术工作坊作品展在此盛大开幕,来自罗湖区11所学校形式多样的美术特色工作坊在此集中亮相,师生们通过作品展览的形式呈现单元课程、项目式学习的成果,活动持续至6月4日。其中,来自罗湖区桂园小学的环保手工坊颇为亮眼,学生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名师陈程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午餐奶盒为素材,创作成将军铠甲、苗族银饰、时尚包包等艺术作品。

03:44

据悉,陈程老师是美术老师的同时,还是一名蒲公英名师,关注环保已有10年之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她注重将环保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以“物尽其用”“绿色再生”为创作理念,动员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环保实践,进行牛奶盒资源回收行动,再将回收的奶盒“变废为宝”。陈程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环保创意美术制作的过程中,会与学生共同挖掘废旧物品的剩余价值,大胆进行艺术创作,延续其生命意义,将美育与环保教育有机结合,拓宽学生艺术表现和社会认知途径。

“之所以选择奶盒作为我们的艺术创作素材,是因为奶盒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可回收物。但它因故意特殊,回收率低,我们将奶盒的回收与我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用奶盒大变身的形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环保的小种子,以此方式唤醒更多人关注牛奶盒的回收再生。”陈程老师向大家介绍道。

现场,《梦回秦朝-兵马俑》、《环保荣耀-牛奶盒番外篇》、《“盒”你一起大变身——美丽的苗族银饰》等奶盒艺术作品的展出,吸引了大批市民朋友纷纷驻足、留影。据了解,这些作品先前在嘉年华社团展演中获得国家级的专业评委的一致认可,荣获一等奖好成绩。

此外,现场的奶盒“大变身”创作还与传统文化结合,以主题创作的形式让不起眼的牛奶盒赋予更深的文化内涵,如由一百多名小朋友共同参与创作的《瓦当》作品,由几十位小艺术家创作的《鸮尊》作品、苗族银饰等作品,都更进一步扩大了环保艺术创作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民族自信心,让空奶盒“焕新颜”的同时,更让环保创意启智润心。

此次展出,意在以“环保手工坊”为载体,为师生、家长开辟关注地球、敬畏自然的通道,开启思维创新的窗户,同时现场通过组织创作学生现场教学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在“思与做”中成长为有时代责任感的现代儿童。接下来,蒲公英名师将携手桂园小学在环保艺术创作教育这块深耕共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