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环境日,东莞召开2023年世界环境日新闻发布会,在会上发布了《2022年度东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通报2022年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亮点。
《公报》透露,去年以来,东莞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数据显示,2022年,东莞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0%;PM2.5平均浓度为20微克每立方米;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为优,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优良比例为88.9%;城市区域噪声处于三级(一般)水平;生态环境状况良好。2023年1-4月,全市7个国考断面水质稳中向好;截至5月31日,东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4%,同比提升5.3个百分点。
东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一大佐证是野生动植物物种数量持续增加,一大批国宝级鸟儿接连现身东莞,仅2023年以来,就观测到野生白鹇、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尤其是今年4月,还在谢岗发现了5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彩鹮,刷新了东莞鸟类野外观测的记录。
为此,东莞还启动了“鸟瞰绿美东莞 绘就湾区生态”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并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观鸟联盟,全方位呈现东莞自然美、生态美、和谐美。
多个“首创”护航生态环境保护
据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对林透露,为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东莞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创新,效果明显。
如为持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水文章”,突出河湖保护的示范引领作用,东莞出台全国首个地市级美丽河湖建设与评定技术方案,并于去年底启动了首批“东莞市美丽河湖”申报评选工作。经过自评、专家复评、公众满意度调查和投票等多个环节,最终评选出8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充分展示了东莞美丽河湖建设阶段性成果。
对此,国家生态环境部官方公众号发表专题文章《解读!东莞市美丽河湖评定体系有哪些亮点?如何指导地方实践?》,高度评价方案的出台填补了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美丽河湖评定空白、构建了科学合理、动态评优的评价体系、发挥了顶层设计下的基层创新。
此外,《东莞市零散工业废水管理条例》于2022年10月31日由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2022年11月30日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这是东莞为顺应东莞产业需要、帮助东莞企业纾困解难而提出的一项创造性制度,是全国首部关于零散工业废水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吴对林透露,近年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还创新执法,利用高科技精准打击非法排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运用走航车监测、无人机巡查、FID/PID检测、管道机器人探测、激光雷达扫描等精准溯源污染物,让“科技型”“隐蔽型”环境违法行为无处遁形,实现从“人海战术”转变为“科技赋能”,不断提高执法效能。
如去年9月,有生态环境分局多次收到群众投诉,反映某小区周边异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该小区周边企业数量多,异味来源排查确认非常困难。该生态环境分局借助大气立体走航监测车,分别于早上10时与下午6时起在小区周边区域进行三小时走航监测,共发现5家问题企业,查封2家存在违法排污行为的涉气企业,群众反映异味问题基本消除。
东莞还在激励方面进行了创新,通过评选环境管理示范企业带动环境治理能力提升。据了解,去年以来,东莞在塑料制品、制鞋、家具制造、机动车维修等12个行业评选“环境管理示范(标杆)企业”,通过标杆企业在减污降排、绿色制造、环保规范化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全市企业环境治理能力和环保管理水平。
经各生态环境分局推荐,相关行业专家现场评分,评审小组审核等程序,最终共有两批次合计106家企业入围东莞市环境管理示范企业名单。获评企业在规定时限内获得优先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污染天气应对期间大气专项获评企业纳入应急减排豁免单位、企业自主采取减排措施等激励政策。
将纵深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当前,东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各种珍稀鸟类在东莞出现,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面:资料显示,仅2023年以来,就观测到野生白鹇、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尤其是今年4月,还在谢岗发现了5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彩鹮。东莞也因此成了观鸟胜地。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黄柱梁透露,上述情况得益于东莞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推进“治污成效巩固年”工作,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环境保障,为各种珍稀物种提供优美的栖息家园。
此外,也离不开顶层政策设计的完善。据了解,此前,东莞已出台多项政策以及相关的规划,包括有《东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通告》等,目前正在开展《东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为东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更坚实的工作基础。
吴对林表示,虽然大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东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不断增强。但东莞污染排放强度大,环境治理还任重道远。
“未来我们将按‘五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年的思路,纵深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吴对林透露,将通过高质量突破瓶颈问题、高质量建设基础设施等举措,纵深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如高质量建设基础设施方面,东莞将加快13项污水处理新扩建项目、雨污分流、污水管网“一张网”、3家造纸企业固废焚烧等环保设施能力建设,推动污染防治项目化等
营造浓厚“全民减碳”氛围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今年东莞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无废城市”建设等中心工作,以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月为契机,以全民行动、环境保护宣传月、生态环境文化节为载体,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营造浓厚“全民减碳”氛围。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柯粤透露,东莞首先将开展“日常小行动,降碳大作为”全民行动。通过海报标语、周边产品、主题宣讲等形式,向公众广泛宣传“空调26度、管好开关、垃圾减量”等降碳小行动。组织开展手绘作品大赛、观鸟比赛、自然笔记征集、自然嘉年华等系列环保公益活动,使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公众共识和自觉行动。
其次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月活动。东莞邀请了宏远篮球队明星球员徐杰担任首届“东莞生态环境公益大使”,公益宣传片于5日全网发布。5月20日至6月20日期间,还将开展首届东莞“无废城市”建设文化节、“无废城市杯”篮球联赛等主题活动,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开展讲座展览、生态游戏和自然体验活动,结合全国低碳日与碳普惠平台共同组织低碳徒步活动。
最后是加强主题宣讲及环保设施开放。东莞将以“无废城市”建设、大气及水环境治理、噪声污染防治等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为主题,全年市镇联动开展百场环保大讲堂,传递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环境教育基地、环保设施集中开放活动,向公众科普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南方+记者】戴双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