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古往今来,人们崇尚劳动、歌颂劳动、以劳动为美、以劳动为荣。
4月29日上午,来自全市53所劳动教育特色校、23个劳动教育校外基地,通过劳动“集市”的方式,集中展示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及育人成效。
为进一步推广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积极营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氛围,东莞还遴选评出厚街、长安、南城、茶山、大朗等5个镇街为市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镇街。充分发挥特色镇街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度探访各镇街劳动教育实践,南方+特别开设“东莞首批劳育特色镇街”栏目,从机制、师资、课程、基地、评价等多维度,广泛宣传5个特色镇街的劳动教育开展经验,也向更多师生家长传递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自2020年以来,大朗镇以“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多元实践”为策略,以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基地建设、主题活动、课题研究、评价体系等内容为抓手,“六点”发力,进一步推动全镇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打造具有大朗辨识度的劳动教育模式。
2022年,由该镇主导的《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入选2022年东莞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攻坚揭榜项目,并在评估验收中被评为优秀项目。2023年,该镇被认定为“东莞市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镇街”。
东莞首批劳育特色镇街|大朗:“六点”发力推进劳育特色发展
△点击上方看视频
各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百花齐放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从2022年秋季开始,劳动教育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大朗镇全面落实中小学劳动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将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分年级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立足大朗的荔枝、毛织等特色资源,积极引导学校探索各具特色的校本劳动课程,各校劳动教育课程百花齐放。
比如,鸣凤小学开发了“劳动教育研究性学习六课型”;水口小学构建编织特色的多元融合劳动课程体系;三星小学构建盆栽荔枝种植课程;中心小学、巷头小学的毛织特色课程初见成效,各具特色的课程建设为劳动教育提供了稳固的“立足点”。
2021年,鸣凤小学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2023年,大朗一中、三星小学被评为“东莞市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劳动教育取得成效的背后,师资建设为劳动教育提供“支撑点”。大朗镇配备专职劳动教研员统筹引领全镇劳动教育的发展,各中小学成立劳动教育教研组,落实常态化主题教研,先后成立大朗镇劳动教育研究指导分会和镇劳动教育谢丽兵名师工作室,积极搭建教研员约课、教师成长课堂等平台加强教师专业成长。
同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聘请劳模、能工巧匠、学生家长、非遗传人担任兼职劳动教育教师,建立一支多学科、多来源组成的高质量劳动教育教师队伍。
搭建校内外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
立足课程建设,以高质量师资为支撑,大朗镇各学校立足校本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多渠道建立和拓展了劳动教育实践场所。
目前,全镇26所中小学都已经建立了家政烹饪室、空中果菜园、中草药种植园、鱼菜共生体验点、陶艺工作室、剪纸工作室等劳动实践实训场所,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其中,崇文小学、洋洋学校等五所学校被评为“东莞市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在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同时,各学校多线联动,寻求校外合作,如大朗凤山农业科技园、麒麟龙狮文创馆、稻谷体验实践基地等校外实践基地,在农耕文化、生态教育、非遗传承等方面给劳动教育提供了关键的“保障点”。
在活动组织与引导上,大朗镇以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助力师生成长,如承办市小学劳动教育视导活动,举行水口小学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展示活动。
与此同时,引导各学校设立劳动周,根据劳动清单分学段设计不同活动形式。如宏育学校举行形式多样的劳动儒行周活动,实验小学举行以“美食”为主题的劳动周,崇文小学、三星小学分年段举行劳动技能大赛,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劳动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切入点”。
多维评价体系支撑劳育可持续发展
以劳动教育为载体,实现从课堂育人到开放育人、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大朗镇坚持课程赋能、共育赋能、部门赋能,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
抓住科研课题这一“生长点”,该镇建立劳动教育课题研究共同体,推动劳动教育课题立项、科研课题涵盖公民办中小学,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形成理论成果,为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数据显示,该镇成功立项8个省市课题,涵盖公民办中小学。课题科研的扎实开展,为教师成长赋能,多名教师成长为市教学能手,省市获奖60多项,促进学校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开展。
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探索上,大朗镇制定了《大朗镇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评价考核细则》,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内容,利用视导、约课、调研的契机压实学校责任;研发的《大朗镇小学生劳动素养表现评价手册》,纳入镇优秀学生评选条件,学校积极探索“内容多维,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值得一提,由该镇揭榜的《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机制》被评为“2022年东莞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攻坚揭榜”优秀项目,多维评价体系为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点”。
经过努力,大朗在劳动教育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新的成效、新的突破。未来,该镇还致力于让劳动教育活起来、强起来、亮起来,从而推动大朗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文字】南方+记者 黄婷
【素材统筹/来源】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会 大朗镇教育管理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