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中国》走进三晋大地,感悟非遗文明

纪录中国
+订阅

当气势恢宏的绛州鼓乐碰上灵动可爱的翼城花鼓,会擦出怎样绚烂的火花?铿锵有力的鼓点又在诉说着怎样让人心潮澎湃的龙马精神?人工吹出来的玻璃制品,不再是冷冰冰的器具,因为匠心光影,它有了温度,有了个性,也就有了灵魂!

答案尽在《非遗里的中国》。这一次,我们跟随节目一起走进山西,走进晋中市灵石县王家大院。在这里,见证让人垂涎三尺的传统美食的制作工艺,聆听传统非遗技艺的世代传承与创新发展故事。这里,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有灵动的思维创意。

汾水绵绵,黄河泱泱。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非遗里的中国》,邀您一起走进表里山河、三晋大地,见证历史与新生两种气质相遇,碰撞出的具有浓郁地方韵味的非遗技艺。节目将于6月3日(本周六)20:00档于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央视频全网独家首播。

本期节目中,主持人龙洋,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单霁翔,以及歌手蔡国庆,一起相约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王家大院,体验二十多项山西色彩浓厚的特色非遗项目,感受它们的悠久历史与当代传承。

在这场非遗技艺体验之旅中,我们一起见证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的当代应用与发展,感受中原大地鼓乐和鸣的气势与精神,目睹人工吹制玻璃器皿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荣耀,揭开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传承千年的奥秘,感慨传统木雕、石雕、砖雕制作技艺与时俱进走进生活的创意……在一次次互动体验中,领悟山西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黄河古韵下非遗技艺的独特韵味。

古建瑰宝,太行神韵

紫阁丹楼纷照耀

璧房锦殿相玲珑

精湛的古建模型技艺

让今人没有酒醉

却发出今夕是何年的感叹

琼楼玉宇,匠心绝技

彰显着古人秀外慧中的设计灵感

华夏之根,黄河之魂

山西临汾市发掘的距今4500年的鼍鼓

是中国目前最早出土的鼓类乐器标本

奠定了山西鼓乐发源地的地位

绛州鼓乐诞生于先秦

曾作为战鼓

如今,绛州鼓乐在传统打鼓中

加入了黄河号子等多种艺术形式

产生了故事演绎的效果

如果说绛州鼓乐胜在气势

那翼城花鼓则显得灵动可爱

从三鼓表演创新为七鼓表演

难度增加,技巧性提高

带来打法、动作的多元生动

凸显出花鼓

“下身沉,上身灵”的观赏性和技巧性

让人直呼“怎一个‘花’字了得”

从吹玻璃到吹制大功率脉冲氙灯

不变的是技艺

眼、手、气集合一体

形随人意,呼气成型

气象万千的氙灯便应运而生

不但美,更包含科技因子

为拓展清洁能源生产新渠道

提供了可能

挑料,塑形,吹制,拉挺

捏底,炸口,描金

这一传统吹制玻璃技艺

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如今应用于

现代艺术、科研、医疗等领域

还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的40多个国家

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百里千刀一两漆

中国漆艺,源远流长,千年不朽

推光为“技”,彩绘为“艺”

平遥漆器,神秘、深厚、含蓄、温润

兼容并蓄的品格如同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

可实用可欣赏

非遗漆器,传递的是古今匠人的温度

寂寞中的坚守,坚守中的传承

静触细品,回眸展望

走进“漆”美的光辉岁月

传承的是手艺,焕新的是创意

从传统生活用具到时尚手包

平遥推光漆器的创新应用

拉近了年轻人与非遗的距离

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

从打磨、画稿、雕刻、补浆到成品

是砖雕制作技艺流程

砖雕技艺显匠心,古建文物留遗韵

一方分寸,三雕融合

如今,中国首部砖雕定格动画短片的创新应用

成为当下三雕技艺动态、活化的有益尝试

182项国家级非遗

942项省级非遗

两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名录

“地上五千年看山西”绝非虚名

古风古韵让非遗故事感人至深

当代三晋人用热情擦亮了非遗名片

6月3日(本周六)

CCTV-1晚8点档

相约走进三晋大地

在晋中市灵石县王家大院

一睹非遗技艺在多空间的奇绝表演

体验黄河古韵下的绰约风姿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