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化进社区 ⑭ | 传奇大沥

南海社区治理
+订阅

“沥西印象”--“村兴”文化推广计划,是在沥西社区党委引领下,沥西居委会联合沥西社工站开展的系列服务,旨在带领社区居民关注社区文化传承议题、活化社区文化。

大沥之名颇为传奇,大沥这一个地方名在南粤大地知名度颇高,历史源远流长。历经年代久远的承传和变迁,“大沥”一名的来历已不为人知之,人们很少去探究“大沥”这一个地名的出处。为了考证这个问题,笔者经多年查考、搜集历史资料,走访乡间,才揭开这一个谜,原来只是一个简单而朴实的土名。

同治十年《南海县志·大历堡图》

大历”一名,查现存史志,宋、元两朝未见,较早出现于明朝永乐六年(1408)编修的《永乐大典》中,至清朝同治朝,所有史志记载均为“大历堡”,同治十年所修《南海县志》也是称“大历堡”,之后有“大历”、“大沥”两称同用,民国起统一称“大沥”。有口传为因有唐代大历十才子后人徙居此地而得名,未知出于何典?与史实不符,留以存考之。

据笔者考证,以有文字记载为准,大沥在唐代和北宋未有形成村落衍居状况,或有个别人等暂居,史无详载。因为此地属于珠江流域下游地带,为自然冲积地貌,地势接近海平面,水网密布,荆棘满途,陆路交通不便,潮水涨退落差大,其时还不适合大面积开垦耕种和人群居住,仍为大自然景状。

21世纪的大沥(图片来源:网络)

及至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大德南海志》记载上述一路七县合计登记主户八万二千九十户,客户一十万三千六百二十三户(先来定居数代的原居民为主、新近外来迁入为客,下同)。至元朝大德八年,单纯南海一县户籍已经增至六万七千一百六十六户,可见南海县在南宋至元朝大德年间的一百七十年间人口剧增,很大的比例是期间北人南迁的“客户”,固有民间术语“客家占地主”一说。

岭南古驿道(图片来源:网络)

无论“历”、“沥”,在粤语发音都是同“力”音,与现实大沥地名读音不同。笔者在一位老农不经意口述中得到启示,查粤语字典以及网上带发音的《粤语发音词典》(http://www.yueyv.com/),发现唯一与大历或大沥之现实读音相符的只有“坜”(粤语发音lik6)。由此可知早期口语土名是“大坜”,在早期入粤的先民而言,荒芜的土地是自己去开垦耕种的,粤人称掘坜,即将土地平整,每行为一坜于上种植,坜与坜之间为坜坑,用作排水储水。至于“大”,是当时开垦土地耕种的坜特别宽大,这是对其他地方的坜相对而言,久而久之大家都称该地土名“大坜”,可知世间土地本无名,民间叫惯了,就约定俗成。

珠玑巷-客家围屋(图片来源:网络)

据明清两朝《南海县志》的记载,大历堡属于南海县泌冲都神安司。都、图、户为古代县以下区域行政划分,巡检司职掌地方治安、协助县官管理区域内人丁钱粮等事务。各司下辖堡,大沥所在地旧属神安司,神安司下辖:大通堡、盐步堡、泌冲堡、黄竹岐堡、平地堡、大历堡、扶南堡、梯云堡。据《大清一统志》载:神安司署盐步堡泌冲寨,明洪武三年庚戌置(1370年)。

原旧乡约正门,古建筑今不在(现为沥西雅迪幼儿园)

据明万历《南海县志》大历堡村十八:大历、荔庄、大范、西海、巩桥、邓边、留名堂、龙腹、江夏、贯甲、良清塘、瓦窑、蚬冈、月窟、小圃、蛇龙、抱伦、坎头

清朝初康熙年间,县志记录大历堡村庄同上,至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年)修《南海县志》载大历堡村三十:大历、荔庄、大范、西海、巩桥、留名堂、龙腹、江夏、贯甲良靖塘、瓦窑、月窟、小圃、蛇龙、坑头、抱伦、风池、登贤、濠美、倣尧、水头、白磡头、历头、隔岗、夏巷、簕竹口、田下、李边、卢村、簕边、良清堂。

风雅宗圣公家庙(今为佛山市南海区不可移动文物)

解放后大沥先后命名:大沥乡、南海十区、大沥区、大沥公社、大沥区、大沥镇、大沥街道。原村级称:村、乡、大队、行政村、管理区、社区等。这里加以说明:1959年原属罗村镇、更早属大圃堡的大布、兴贤、谭边、横岗、高边五乡划归大沥。2004年12月31日,大沥、盐步、黄岐三镇撤销镇制,改称街道办事处,合并设立新的大沥镇。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之名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荔星村进士石阙残石(原为一对,竖立祠堂前,仅存左阙上部)

大沥,从原来一个以点为基础的散居地,聚居发展成为一个村,其范围在今大沥老城区兴隆大街中段两则,依山岗南面聚居,今城区小学至严家巷北面、利竹园西北旧“灯光球场”原为高低两个山岗,大沥旧城区最后一个山岗是现城区小学地块,乃解放后的五十年代移山取地的山岗旧址。

大沥镇城区小学(图片来源:网络)

广东的自然村大多数由南岭以北的先民南迁入粤发展而成,迁徙时带来黄河、长江流域的文化、文明,同时引入各方面较为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农业、手工业生产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又融合南粤气候、地理特色,以及较早年代定居者积累的地方文化,因而形成具有独特的岭南文化,其语言、文字、风俗、建筑、物产、学术、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戏曲、工艺、园林、民俗、宗教、饮食等自成一体,世称广府文化。

至2022年大沥镇下辖四十三个社区,分别是:

沥苑社区、沥南社区、沥雄社区

沥兴社区、直街社区、六村社区

华夏社区、岐阳社区、嘉怡社区

洞庭社区、江北社区、沥北社区

沥东社区、沥西社区、沥中社区

雅瑶社区、联滘社区、凤池社区

水头社区、奇槎社区、钟边社区

大镇社区、谢边社区、曹边社区

太平社区、黄岐社区、六联社区

泌冲社区、白沙社区、沙溪社区

盐步社区、河东社区、河西社区

联安社区、平地社区、横江社区

东秀社区、雍雅社区、沥雅社区

沥桂社区、岐城社区、渔业社区

浔峰洲社区。   

本文内容来自《大范史话》

《大范史话》编著人曾昭演

全名曾昭演,南海地方志专家人才库成员,广东省曾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氏宗亲网总编。


来源:沥西社工站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