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江村调查”87周年。87年前,通过对中国社区的研究,《江村经济》截取了一个探索中国实现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道路的截面,揭开了国内城市化进程中“志在富民”“农工相辅”“小城镇”的理想追求。今年,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镇村经济再次扛起改革大旗,挺在一线。
作为珠三角重要工业城市的中山,“市直管镇”的特殊行政体制赋予了其镇街更丰富、更具代表性的价值和意义。即日起,南方+中山频道将推出“中山镇能量•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系列报道,通过走访高新区、新城新区、工业重镇,看中山镇街的转型升级、改革闯关实践。
近日,翠亨新区接连引进联美量子等产业新项目,中山生命科学园等产业新平台不断取得新进展,热度不断提升。抓住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前的“窗口期”,翠亨新区建设明显提速。翠亨新区将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南方日报就此话题专访了中山市委副秘书长、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梁克。
南方日报: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翠亨新区“东承”桥头堡的角色,翠亨新区在联动深圳,探索深中一体化方面有何新进展和新计划?
梁克:加快推动深中“六个一体化”是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山“东承”桥头堡,翠亨新区在深中一体化方面先行先试,全面对标深圳,打造“不是前海的前海”。在产业方面,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新区坚持“深圳所需,新区所能”,谋划了“4+X”产业体系,加快对接深圳产业。去年以来,新区积极对接深圳,到深圳举办招商引资交流会等各类推介活动,引进了浪尖 D+M 国际设计产业港等重大项目,高标准谋划建设3大万亩级产业园区,以及一批千万平方米产业空间,为好项目落得下、落得好提供支撑。在营商环境方面,新区坚持软硬环境“两手抓、两手硬”,提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山最美“城市窗口”和深中“无差别体验”营商环境。
接下来,新区将持续深化深中产业链深度合作,开展主导产业靶向招商、龙头企业链主招商、国资国企以投促引等,加快打造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的4+X产业核心承载区。继续举全区之力推进“工改”,力争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前整备盘活万亩产业空间。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对标深圳,推出更多通办事项,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深化建设深中“无差别体验”环境。提速提速再提速配套建设,特别是加快高快速路网、城际铁路、水上交通等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构塑“深中半小时、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南方日报:翠亨新区实现统筹南朗街道发展至今已近两年,在统筹区域发展方面,翠亨新区近年来作了哪些探索?如何以更优格局迎接深中通道通车?
梁克:新区将坚持全区一盘棋,强力统筹南朗街道全域发展,聚焦资源禀赋、发展现状,推动东西片区在各自优势赛道上各尽所能、各展所长、赛龙夺锦,在探索中山特色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之路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接下来,新区将聚焦产业与创新,做强产业规划,以产业一体规划带动东西片区一体发展。一方面,新区将加快推动马鞍岛科创与总部经济主题产业园建设,聚焦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兴产业,打造科技创新重大平台,争取参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打造高端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区、总部经济集聚区。另一方面,强势推动南朗片区“工改”,以万亩级西湾医药与健康产业园、清洁能源与智能装备产业园等主题产业园为载体,加快传统制造业数改智转、工业技改,提升发展能级。积极联动马鞍岛和南朗片区,构建“马鞍岛研发创新+南朗生产制造”链条,形成错位发展、协同分工、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此外,新区将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东西片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可及,深化机制改革,围绕稳增长、“工改”、治水等中心工作,建立完善统一指挥调度的制度机制,加强干部的沟通联系和交流任用,积极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南方+记者】雷海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