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州到潮州,“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如何走好产业化发展之路?

南方+ 记者 许钰敏 纪金娜 2023-05-31 22:30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温州市获授 “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称号,成为继广东潮州、福建泉州之后全国第三座获此殊荣的城市。

温州有着“百工之乡”的美誉,又有“轻工之城”之名。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温州工艺美术全行业总产值540亿元,全市企业数量共计6800家。

同为“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同样拥有丰富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温州的产业化探索对潮州有何启示?潮州在产业化上有何探索与思考?工艺美术产业如何走出一条生存之路?

博览会期间,南方+潮州频道不仅走进温州专馆,还对话业内学者匠人,取他山之石,探发展密码。

借鉴

打通链条上下游,工艺优势变产业优势

双面异色异样的瓯绣、立体多彩的瓯塑、栩栩如生的黄杨木雕……在此届中国工美展上,温州专馆展示了温州“三瓯两雕”以及细纹刻纸、彩石镶嵌等十大传统工艺门类,共计450余件工艺美术精品。

温州专馆。温州专馆。

深厚的工美积淀造就“百工之乡”,也带来了实打实的经济效益。

温州工美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的服装、鞋革、眼镜、箱包等行业年生产量居全国前列。日前,温州工艺美术研究院董事长陈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温州以工美产业创新发展助推服装、鞋业等传统轻工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推动轻工业全面健康发展。

此外,温州结合工艺美术资源,深度挖掘瓯文化,重点围绕瓯窑、瓯塑、瓯绣和温州石雕、乐清黄杨木雕特色工艺,实施产业化战略,将传统工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当地工美企业深挖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将传统工艺品与日用品、旅游产品结合,开发并推出了新型现代工艺品。

在温州专馆内,南方+潮州频道发现,瓯绣就衍生出不少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观展者询价购买。

瓯绣文创产品。瓯绣文创产品。

国家级非遗项目瓯绣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施成权在展示传统的双面异色瓯绣作品外,还带来了许多瓯绣衍生品,如首饰盒、音乐盒、时尚概念钟、书签、手提包等,精美而不失实用性。“潮绣是用垫高绣法,在全国很有名。”施成权认为,通过研发制作衍生品,传统刺绣工艺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才能更好地传承创新。

瓯绣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观展者关注。瓯绣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观展者关注。

“潮州古城内的工艺美术街聚集了潮州木雕、潮绣、手拉壶等大师工作室,工艺美术文化氛围浓厚。”谈及对潮州工艺美术的印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叶小鹏如是说。

观展者欣赏黄杨木雕特色工艺。观展者欣赏黄杨木雕特色工艺。

观展者驻足选购温州木雕小摆件。观展者驻足选购温州木雕小摆件。

结合温州工艺美术产业化的探索,叶小鹏认为,工艺美术要实现产业化,需要分类发展。

“第一类是收藏级的大师作品,要精益求精;第二类则是在中端,即企业与大师工作室授权合作生产的产品,具有IP价值;第三类是入门级的大众化产品,要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利用机械和科技去批量化生产,并利用直播等线上渠道进行销售。”他表示,要由工美大师来引领和鼓励新人、企业去加入工美行列,同时也要让“工艺美术金字塔”的底端更稳固更厚实,才能壮大工艺美术队伍,不断扩大其受众面。

“工艺美术要年轻态、有活力,必须把传统与当下结合起来,探索工艺与产品的跨界融合。”他还建议,要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年轻人进入到工美行列,让更多作品符合年轻市场,让工艺品进入休闲生活,让传统工艺活态化发展传承。

探索

传统与现代碰撞,还生活“诗与远方”

推动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潮州亦在探索。

在潮州展馆内,处处可见传统工艺和日用品相结合的展品——印有“潮州八景”的茶具套装将美景与瓷器结合,时尚手提包融入潮绣精美绝伦,小巧瓷花栩栩如生可作随身装饰品。此外,广济楼手机支架、红花仙草摆件、春盛杯等文创产品,也独具潮州特色。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还具备很强的实用性。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实现了从艺术品到消费品的转化,还生活“诗与远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潮州木雕。潮州木雕。

“多层次镂通雕,工艺繁杂,这是潮州木雕作为工艺品的特点,也是产业化发展的难点。”这次博览会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金子松不仅展示了传统经典的虾蟹篓木雕作品,也带来新式的木雕挂件,小巧的文创摆件等。

金子松认为,潮州木雕的未来发展之路,既要精益求精,也要与时俱进。

一方面,坚持“精益求精”出精品,以精湛的技艺创作出传得开、立得住、留得下的潮州木雕精品力作,撑起“中国工艺美术之都”招牌。

另一方面,坚持“与时俱进”出产品,以市场为导向,让传统工艺美术与现当代社会生活密切结合,做大做强潮州木雕市场,也可结合日渐升温的潮州旅游市场,创新一些实用且符合游客消费需求的文旅产品。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潮州瓷器的窑变之美,如灿烂云霞、春花秋云,让世人叹为观止。尽管窑变釉在艺术瓷的应用已有千百年历史,但在现代日用瓷的应用较少。

“4年前,我解决了流釉粘足的难题,推动高温窑变结晶釉从陈设品推向日用瓷大批量生产。”高级工艺美术师吴俊雄介绍,多年来,他潜心研究陶瓷釉水配方及烧制工艺,推出高温窑变结晶釉、高温窑变炫彩天目釉、高温窑变孔雀衣釉等。近年来,他加强与潮州陶瓷企业合作,供应企业釉料,并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窑变瓷走向产业化。

结晶釉对瓶《百花争艳》,炫彩天目釉《清迥流光》,帝王紫《天山瑞雪》……此次博览会上,他也将自己的最新成果带到潮州专馆里展出。

吴俊雄在潮州专馆展示最新成果窑变釉作品。吴俊雄在潮州专馆展示最新成果窑变釉作品。

声音

释放工美特色,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在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背景下,工艺美术产业如何走出一条生存之路,是众多从业者思考的问题。

2023年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期间,以“工美中华·向产而荣”为主题的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举行。

“培育产业集群,发展特色产区,是我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在高峰论坛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介绍,泉州、温州、莆田、潮州等地方产业规模大,发展水平高,成为工艺美术行业规模化发展的重点产区。

如何彰显各地传统工艺特色魅力,做大做强做响工美特色区域经济?张崇和认为,要做强产区特色品类、做响产区特色品牌、做大产区特色优势,让工美特色充分释放,为产区繁荣提供可凝聚可持续的有效动力。

工艺美术源于生活,美化生活,在繁荣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推动工美文化滋养人民美好生活。”张崇和说,工艺美术要服务当代,与时偕行,在满足消费需求、繁荣人民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不仅要拓展用途,改善功能,还要加强设计创意,增添美感,满足人民多样化实用和个性化时尚的需求。

“潮州的参展作品类别多样,木雕、潮绣、潮彩等极具特色。”在参观了潮州展馆后,广东广轻控股集团董事长、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戴智表示,此次潮州专馆向全国展示了广东工艺美术的顶尖水平,希望潮州的工美匠人继续创作,传承创新,更好地推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戴智看来,工艺美术的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为“1个产业链、2个抓手、3个贯通、4个创新”。

对此,他进行具体的阐述——就是坚持大产业化方向,构建一个完整且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工艺美术文化产业链。同时,在传承保护与产业创新发展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保护促利用,以发展促保护,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者之间的有效贯通。此外,以融合赋能引导产业创新发展,即推动文化内核创新、设计研发创新、业态模式创新、场景应用创新。

“以高质量的工艺美术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戴智说。

【文/图】许钰敏 纪金娜


编辑 余丹萍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