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有以下经历:
病后或过度劳累后的一段时间
无论是美味大餐
还是清淡小菜
总是觉得口淡、索然无味
无法品尝出饮食的滋味
有时还伴有食欲不振的情况
对爱吃的广东人来说
食之无味真的“好大祸”!
为什么会口淡?
口淡要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口淡”问题!
什么是“口淡”?
口淡,又称“口不知味”,指的是口中味觉减退,淡而无味,无法品尝出饮食的滋味,伴或不伴有食欲不振的症状。
在中医角度来说,人的味觉,与脾胃有关。《灵枢•脉度》有言“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口淡无味,谷味不知,提示病在脾。口淡无味常与脾胃失于健运有关,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情志不畅、损伤脾胃,致脾胃呆滞。
哪几种原因导致“口淡”?
脾胃气虚表现:
口淡,食不知味,不欲饮食,神疲短气,头晕乏力,食后腹胀,便溏等。
中阳虚衰表现:
腹部冷痛,喜温喜按,大便经常可见不消化食物等
湿困脾胃表现:
口淡,多伴粘腻,饮食无味,不欲饮食,胸腹胀满,恶心欲吐,便溏易粘便桶或者感觉大便后需要很多纸才能檫干净等。
(脾)气阴两虚表现:
口不知味,纳谷不香,精神倦息,气短乏力,咽干口燥等。
外感风寒表现:
口淡、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咳嗽、痰白等。
胃热表现:
口淡或兼见口臭、口苦,胃中灼热;或牙龈肿痛或牙龈出血;或口舌生疮,大便干结等。
出现了“口淡”该如何解?
01
艾灸
脾气虚、脾阳虚:灸中脘、足三里、神阙、关元、脾俞等穴。
湿困脾胃:灸天枢、足三里、胃俞、丰隆等穴。
气阴两虚:灸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穴。
02
中药脐敷
胃热、湿困脾胃:黄连、黄芩、大黄各等分,磨粉后用水调成糊状敷脐。
寒湿困脾、脾气虚、脾阳虚:干姜、肉桂、豆蔻各等分,磨粉后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脐。
03
针刺
穴位:足三里、阴凌泉、天枢、中脘、内庭、丰隆等
方法:用毫针进行针刺,10次一疗程。
04
穴位按摩
穴位:中脘、天枢、足三里、阴凌泉、公孙、商丘等
方法:点按或轻揉以上穴位。
05
耳穴
方法:用耳穴贴粘贴在耳朵相关反射区,每天按揉2-3次。
06
居家自我保健
“口淡”这么食疗
山药扁豆芡实粥
材料:山药30克,白扁豆20克,芡实2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山药去皮,其余材料洗净,加入适量水煮粥。用大火将水煮开后,转为小火,继续煮20分钟后即可食用。
功效:补气健脾祛湿,适合脾胃气虚、湿困脾胃者。
山药大枣饮
材料:山药、大枣各10克
做法:以上材料放在水中煮半个小时,做成山药大枣饮,每天饮200毫升左右。
功效:健脾补气。
茶树菇排骨汤
材料:排骨250克、茶树菇30克、胡萝卜半根、姜4小片、盐适量。
做法:排骨切块洗净备用。茶树菇提前半小时泡发好。胡萝卜去皮切滚刀块,姜切片备好。锅下水烧开后,放入排骨焯水,然后洗净排骨表面浮沫。将排骨、茶树菇、胡萝卜和姜片放加砂罐,加入适量的水煲好后,加入适量盐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
小米红糖粥
材料:小米2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小米倒入碗中清洗干净。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倒入小米,大火烧开,改小火熬煮。小火熬煮15分钟后加入红糖,红糖融化搅拌均匀,撒上少许芝麻。
功效:健脾补气
日常注意事项
1
平素饮食上应注意少食生冷、寒滑、甜腻油腻、辛辣刺激性的东西,少吃薰、烤、腌泡、油炸、过咸的食品,主食粗细粮搭配,以保证营养平衡,防止损伤脾胃助湿。
2
忌烟酒嗜好,保持口腔卫生,使口味恢复正常状态。
3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调节脾胃脏腑功能。
4
充足的睡眠,以保证脏腑气血恢复。
如果您及家人朋友有这方面的疑问
欢迎到中医中药咨询门诊部针灸推拿咨询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中药咨询门诊
中医中药咨询门诊部位于佛山市禅城区新普澜一路1号,门诊部成立于1983年,初期由佛山市有名望的名老中医组织发展起来,以开展中医中药诊治为主要特色,开设有中医内儿科,妇科,不孕不育,肿瘤以及中医的疑难杂症诊治和理疗,推拿,口腔科等科目。
中医中药咨询门诊针灸推拿外治科由8名医务人员共同组成。
专科特色:
科室现设有治疗室3间,治疗床位19张,开展中医针灸(传统针灸、黄帝内针、毫火针、耳针等)、推拿(成人及小儿)、艾灸(脾胃灸、八髎灸、少腹灸、八髎少腹灸、督灸、明目灸、脐灸、天灸等等)、虎符铜砭刮痧、特色 药包、拔罐、耳穴、放血、泥疗等多种传统疗法,灵活结合现代康复训练、肌效贴等多种方法,为患者提供治疗。
治疗病种:
内科:感冒、咳嗽、常见胃肠疾病、头痛头晕、失眠、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中风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甲状腺结节、焦虑状态、肿瘤术后调理及亚健康调理等;
妇科:月经病、带下病、不孕、乳腺结节及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儿科:小儿感冒、咳嗽、近视、反复呼吸道感染、积滞、腹痛、便秘、腹泻、厌食、夜啼、汗证、遗尿、抽动症、发育迟缓等;
骨伤:颈肩腰腿痛、网球肘、高尔夫球肘、掌指关节损伤、足跟痛、腱鞘炎等;
皮肤:带状疱疹、痤疮、皮炎湿疹等;五官: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耳鸣、眼肌麻痹、动眼及神经外展麻痹等。
挂号指引
关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微信服务号——智慧诊疗——门诊挂号——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三门诊部(中医中药咨询门诊部)——中医科(三门诊)或针灸推拿小儿推拿科(三门诊)——选择医生挂号
供稿 | 中医中药咨询门诊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