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一辆车就是一座鸡场。
移动蛋鸡房车在一辆拖拉机的牵引下,在草地上缓慢地移动,到达目的地后,自动打开门,小鸡们顺着台阶轻松自如地上下,房车四周围起来的草地是蛋鸡活动的空间,小鸡们在这里撒欢,运动。据了解,移动蛋鸡房车1年能够养2500只下蛋鸡,从喂料到下蛋都是全自动的。
德国是世界机械工业强国,发达的科技为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据统计,在德国平均每个劳动力可养活150人,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
德国的农业结构以畜牧业为主,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德国在饲料配方、饲养环境、养殖标准化等方面快速发展,成为了世界上养鸡技术发达的国家之一。
优质鸡肉从蛋抓起
在德国,不是什么样的蛋都能有被孵化的机会。
鸡蛋们进厂的第一步便是“验明正身”——工厂的自动化流水线通过红外线扫描,区分出鸡蛋是否受精,并进行第一层筛选区分,若不是受精蛋则由专门的工人收集起来,直接向商超发配;若是受精蛋,则进入下一层分选中,由分拣机将其装入塑料桶中,送去网格储存。
需要注意的是,被送往超市的无精蛋也是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的。据了解,德国政府通过实行严苛的追溯监测制度,对每个产品设置编码,以便检测人员“寻根溯源”,极大地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
在养鸡产业,每颗鸡蛋都有一串编码,好像“身份证”一样,开头的数字讲述着母鸡的生活水平,中间的字母代表产地,最后的一串数字代表产蛋的鸡舍。
中国的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通过向德国学习,在中国建立了最早的“鸡蛋身份证制度”,结束了我国鸡蛋“三无”(无标准、无生产日期、无品牌)历史,推动并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部鸡蛋标准,开创了我国鸡蛋标准化、品牌化的先河。
而有精蛋在送去孵化前,要先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细菌感染,之后便可以送至温控室进行孵化。
在温控室,全程由机械控制适宜的孵化温度,一个月后小鸡便孵化出来了。为了充分保证出品的肉鸡质量达标,刚孵化出来的小鸡会被“区别对待”——小鸡在流水线上被自动脱壳后,由工人将强壮的、健康的小鸡挑出,用流水线上的疫苗针为每只小鸡打上疫苗后,再统一送进养鸡场进行养殖,由此开启一只肉鸡的成长之旅。
技术加持让养殖更轻松
在养殖车间里,大部分的工作都交给了自动化养殖系统。
自动化养殖系统覆盖了整个养殖车间。其中,检测系统负责检测小鸡们的生长,根据小鸡的生长和饮食状况,每天定时定点投放饲料和水,既不会让鸡饿肚子,也不易造成饲料浪费。
养鸡场地面上方架设了多条管道,负责输送饲料和水。在养殖场内,从照明、饲料供给、饮水、集蛋、除粪等全部实现了自动化。
除了配置自动化的养殖系统,德国养鸡产业还在持续向有机、生态的方向前行。
为了鼓励家庭农场采用放养的方式,提升家庭农场的养鸡品质,移动蛋鸡房应运而生。鸡既能在车内享受自动化调控下的优质生长环境,还有机会在房车周围活动嬉戏,充分地将室内养殖和户外养殖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可为研学体验提供合适、便捷的场所。
不仅养殖省心,最后抓捕肉鸡的过程同样轻松。
据了解,目前德国养鸡场正在普及肉鸡捕捉机,这款设备造型奇特,前方特制的滚轮配置橡胶软棒,通过软棒的旋转,把鸡一只一只的卷到传送带上,最后再由传送带把鸡输送到卡车上,不仅省力,效率还高,据了解这款机器效率最多能够抓8000只肉鸡。
“农业4.0”打开产业新局面
养鸡产业的发达是德国农业快速发展的缩影,这背后是现代科技对农业生产的高度渗透与融合,即德国农业的4.0时代的开启。
2011年,在汉诺威工业展上,德国首次向全世界展示了“工业4.0”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工业革命4.0的大讨论。
2015年,德国在工业4.0的基础上提出农业4.0,即以网络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为支撑和手段的一种高度集约、高度精准、高度智能、高度协同、高度生态的现代农业形态。德国通过提出并发展农业4.0,实现了本国农业的高产、优质、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如今,数字化技术在德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如奶牛养殖场用机器人打扫牛棚,并通过配有传感器的挤奶系统实时掌握牛奶质量和奶牛健康状态。一些种植户还用特定的卫星监测系统了解土壤湿度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德国企业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非常高。如博世公司把高科技摄像传感器技术和软件应用到田间管理上,用智能喷洒系统帮助农户识别杂草,并有的放矢地喷洒除草剂。欧洲软件供应商SAP公司的农业监控系统,除了帮农场主掌握土壤湿度等信息外,还通过大数据和云技术帮助他们进行分析,拿出应对措施。德国的一些化工企业近年来还成立生物农药和种子解决方案研发中心,为农户提供专业的服务。
【整理】陈地杰
【来源】环球时报、农场视界、中国农村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