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雷州西湖畔,每天无数车马从其前路过,雷州市博物馆是闹市中的一处秘境。8000余件文物藏于此地,延续千年雷州历史文脉,诉说古老雷州文化传奇。
雷州市博物馆是粤西地区唯一县级“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质量均居全省县级博物馆前列,被誉为“岭南文博一枝花”。它用一方小小的天地,带领人们回到遥远的过去,述说那些深藏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
今年,雷州市博物馆迎来40周岁“生日”,它总是开放、包容地敞开大门,令每一位求知者都能在此尽情探索历史、文化与艺术的奥秘。
预防保护
打造雷州人公共文化空间
1983年,雷州市博物馆成立,三年后在雷州城三元塔公园内建成开放。2009年,位于西湖大道的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从此成为雷州的文化地标。
雷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8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7件,二级文物147件,三级文物464件,设有“历史沿革”“石狗奇观”“民俗风情”“历代陶瓷”四个特色展厅。
“馆里的藏品大多数是在雷州出土的。雷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境内有非常多文物。”雷州市博物馆讲解员苏妙婕说,提到馆内丰富的文物,便不能不提雷州市博物馆首任馆长邓杰昌。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邓杰昌经常骑着自行车到雷州的各个乡镇征集文物,许多文物都是经他的手征集回来的,这些文物为雷州市博物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文物越来越多,博物馆已经慢慢“不够用了”。
“现在馆藏文物主要有几种来源,一部分由工作人员到雷州各地征集,一部分是出土文物,一部分由热心人士捐赠,还有省文物局拨交给我们的。”雷州市博物馆现任馆长陈锐介绍。
“历代陶瓷”特色展厅
多年来,雷州市博物馆加强文物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打造雷州人的公共文化空间。2018年,雷州市博物馆争取国家资金200万元实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配备了一批恒温恒湿储藏柜、无酸囊匣等储藏设施,配备空气净化机、加湿除湿一体机等小环境调控设备,提升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能力。
在全体馆员的齐心协力下,雷州市博物馆按照国家二级博物馆的标准进行高效建设,充分发挥博物馆优势,打造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新亮点,留住雷州人的“乡愁”。
信仰多元
尽藏雷州本地奇珍异宝
作为讲解员,每次工作时,苏妙婕总是不厌其烦地向观众介绍馆里的宝物——
明“天南重地”木匾,楷书阴刻“天南重地”四字,原镶嵌于旧雷州府衙前木坊之上。
宋陶俑,由雷州东里镇南包村村民挖宅基时挖出
宋陶俑,2010年11月,雷州东里镇南包村村民挖宅基时,挖出36个陶俑,伴有“圣元通宝”铜钱以及两块地券砖。
明万历十一年魁星赞石碑,作者娴熟地将天文知识、绘画艺术、书法艺术、诗歌的“叠唱”“烘托”手法融于一体,完成了一幅令人怦然心动的“奇书奇画”。
清康熙皇帝赐福建巡抚陈瑸木刻诗匾
清康熙皇帝赐福建巡抚陈瑸木刻诗匾,长方形,阳雕,边沿雕龙纹,匾上方刻篆书“康熙御笔之宝”印。
……
雷州市博物馆馆藏精品琳琅满目,而其中最具备地方特色的,当属雷州石狗和雷州窑。
有研究认为,雷州石狗是汉越文化融合的产物,经历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守护神崇拜、吉祥物崇拜和司仪崇拜的发展过程,具有“风雨之神”“丰收之神”“生育之神”“福禄寿之神”“正义之神”等多元信仰内涵。2008年,雷州石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8年,“雷州石狗雕刻”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福禄寿之神”石狗
雷州石狗多用当地玄武岩雕刻而成,职能不同,造型亦不同。作为雷州半岛的“守护神”,博物馆里的石狗几乎不重样,它们可威严可和蔼、可精致可粗犷,形态各异,憨态可掬。如“福禄寿之神”石狗形神兼备,一尊右爪踩着葫芦象征福气,一尊左爪踩着铜钱象征财富,一尊额头凸出象征长寿。
除了雷州石狗,雷州窑同样久负盛名。雷州窑是对雷州地区唐至清代窑址群的总称,窑址遍布通明河与南渡河两岸。唐代时期,雷州开始烧窑,宋元时期达到鼎盛,烧的褐彩瓷既有磁州窑、长沙窑的特点,又有雷州民间风情和人文内涵,当时与广州西村窑、潮州窑并称为广东三大名窑。
青黄釉褐彩侍女菊花纹瓷罐
“雷州窑是民窑,主要烧制的是民间瓷器。雷州的红土由于材质原因,烧制出来没有官窑那么白,可能会比较粗糙,但当时的产量、需求非常大,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现在雷州考古总共发现了100多处古窑址。”苏妙婕说,雷州窑瓷器对研究中外文化、经济交流和我国陶瓷业南北传承及广东彩瓷史、宋元彩绘艺术、雷州传统文化诸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宋雷州窑青釉镂空花卉纹带楼阁盖瓷罐
活化开发
研发文创产品讲好雷州故事
在雷州市博物馆里逛上一圈,会发现不少文物旁都附有二维码,只要扫码就可以听到文物的详细介绍,这得益于雷州市博物馆2019年启动的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
陈锐回忆:“我们当时做了网上的VR导览,精挑细选了100多件文物,制作讲解词;配备无线团队智慧讲解服务系统、自助导览服务系统等,为前来参观的观众提供便利;推动文物信息资源数字化,加强了文物信息资源的展示传播和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雷州石狗
除了常设展览,雷州市博物馆还经常“请进”其他博物馆的优秀展览,完善文物开放共享机制,让馆内文物到其他地方参展。眼下,随着“到博物馆去”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雷州市博物馆成了雷州乃至湛江地区的网红打卡点。
在陈锐看来,雷州市博物馆为文物提供了展示平台,希望通过对文物价值的挖掘和内涵的延伸,从而让更多人认可传统文化。几年前,雷州市博物馆与广东省博物馆实施共建项目,与广东海洋大学雷州石狗文化研究团队等合作,共同研发出系列文创产品。
如以魁星赞石碑为原型的笔筒,提取“魁”符号为笔筒正面,四周为万福纹,背面为碑文。作为读书人必备之物,将该笔筒置放案头,祈愿考试一举夺魁。
造型各异的傩舞面具
“这些文物不单单是静止的物体,可以对它们进行活化利用,结合数字化手段开发,或者是和旅游相结合,继续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升免费开放工作水平,打破博物馆围墙,弘扬雷州优秀传统文化,讲好雷州故事,为市民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陈锐说。
【南方+记者】林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