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锋:把创新放在首位|中山“最美科技工作者”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在中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实验室里钻研“顶天立地”的技术,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他们扎根产业,为企业发展解决技术难题、敢为人先;他们在医务前线守护人民健康,救死扶伤、奉献大爱;有人深耕教育事业,严谨治学、甘当人梯……他们是中山最美科技工作者,是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激励和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致敬中山“最美科技工作者”》系列报道,分享十位不同领域中山科技工作者的动人事迹。敬请垂注!


“‘最美科技工作者’不一定是最杰出、成果最多、贡献最大的人,但这些人应该具备某种值得赞美的品质,比如在平凡的工作中能始终尽职尽责、坚持职业操守、锲而不舍地钻研一个领域,并且做出一定的成绩。”近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专任教师、教授迟锋获评2023年中山“最美科技工作者”。他说,自己很自豪,也多了一份责任感,将来在工作、生活中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希望能起到表率的作用。

迟锋(站者)正在和学生讨论问题。

迟锋(站者)正在和学生讨论问题。

迟锋于1972年出生在内蒙古。2015年,由于在原单位工作不顺,迟锋从网上了解到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招聘信息,便来到中山,计划工作过渡一段时间。但在中山工作后,他逐渐爱上了这里。

他说,中山地理位置好,环境优美,生活成本也比较低,家人喜欢这里。此外,学校人文环境很好,鼓励教师们从事科研工作,有他需要的条件,于是他决定留在中山。如今,他和家人已经在中山定居,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刚从北方到南方来,迟锋尝试适应不同的气候。虽然在学校的工作主要是教学,但他依旧没放弃自己的科研兴趣,学校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多年来,他一直深耕于半导体器件物理研究,是中山市第五层次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目前,迟锋已发表了30余篇第一作者SCI收录论文,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40余篇SCI收录论文,拥有超过20项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从参加工作至今,他先后主讲了本科生《大学物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材料物理导论》课程;主讲硕士研究生《高等量子力学》、《固体理论》等课程。他积极参与承担学院的多项工作,担任过系主任和学院副院长,牵头申请了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工作期间,迟锋担任《大学物理》广东省一流课程和《大学物理》广东省教育厅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的带头人;作为带头人先后成功争取到“电子科学与技术”省级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为该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

去年,迟锋和其他两位老师,获得了“一种增强环形量子点结构中自旋热电势的方法”的发明专利。物理上有一种效应叫热电效应,器件两端温度不同,会产生电流。而这项发明专利,能使温度差更大,也能改变电流方向。迟锋表示,该专利可应用于新能源领域,利用更大的温度差发电,提高热电效率。

“基础理论工作,可能要在发表以后很多年才得到应用,甚至从来没有在工程中被直接应用。这些工作的‘美’在于深化了人们对某一领域或特定问题的认识,可能为将来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迟锋表示,科研工作中总是遇到新问题,需要学习新知识、新的科研技能,这些是共性的困难,总是能够通过努力来解决。“最大的困难来自精神层面的懈怠和畏难情绪,需要培养对科研真正的热爱,并且经常自我驱动。”

迟锋始终记得,自己的博士生导师说过的两句话:“做工作要先学做人,做人不合格,很难作出对国家有贡献的工作”以及“工作中不要追求储备太多的知识,关键是要有创新的思想”。正是这两句话,让迟锋始终坚持品德至上,生活中,遵纪守法,践行与人为善的原则;工作中,尽职尽责,遵守学术道德。他始终把创新放在首位,希望自己的每篇文章必须有足够多和足够重要的新发现。

未来,在教学上,他希望和同事们一起把《大学物理》这门课程建设好。“现在这门课是广东省一流课程,我希望将来能把它建设成国家级一流课程,这样能使学生更加获益。”其次,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迟锋计划和本领域几位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更深的融合,建设成为一支层次更高的团队,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山市的高新企业。

【文字/摄影】南方+记者 廖冰莹

编辑 朱晓宇 钟商业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