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新会区发布儿童友好主题曲《将友好传递》,并对新会区首批儿童友好示范社区(村)、儿童友好学校(幼儿园)、儿童友好基地进行授牌,推动新会区儿童友好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而在不久前,广东省发布首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系列示范点名单。其中,江门市新会区确定为省儿童友好示范县(市、区),睦洲镇、崖门镇为省儿童友好示范镇(街),广东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新会区枢纽新城体育公园为省儿童友好基地。
儿童友好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一蹴而就之事。新会区自2021年启动儿童友好县区建设以来,在全市率先出台五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儿童友好五项行动,细化50项具体任务,印发儿童友好建设指引,建立起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儿童友好建设成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标杆,打造乐业留人的幸福高地,充分展现“首善之责”“首善担当”。
新会区为特殊儿童提供免费康复教育服务。
看见
俯下身在“1米视角”里发现“友好”
走进新会区圭峰小学,在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图书。教学楼的每个楼层都设有读书角,校道树荫下、花圃台阶边、绿草地上,精美小书屋填满了校园的角落,孩子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拿起书来阅读。
一到课间,不少孩子们还会选择到学校开辟在绿荫下的“小小游乐园”玩耍。这里摆放有十几种适合儿童游玩的设施,能够充分满足孩子们课余时间游戏的需求。不仅如此,四季农地、五彩陶艺、七彩花田、多彩跑道、古诗长廊,儿童友好的理念深深嵌入了学校的每个细节里。圭峰小学校长冯家传说:“我们把大量儿童友好元素有机嵌入到学校文化建设的空间布局中,让整个校园充满了童趣和亲和力,不断提升孩子们的‘小确幸’。”
圭峰小学是新会区数百所学校在儿童友好建设方面的缩影。这些学校在教育、引导学生成长的同时,通过硬件设施的适儿化改造、增添更多儿童友好细节等,为建设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创造了条件。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层面的紧密关注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对“儿童友好城市”的热情:城市怎样对儿童“友好”?“儿童友好城市”长什么样?
作为“首善之区”,新会从搭建儿童友好县区规划体系,到开展儿童友好建设实践,再到专门审议建设方案和行动计划,一直积极谋划,有序推进。
“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以儿童更好成长为目标,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让儿童友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新会区妇女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李小玲介绍,在《新会区建设儿童友好县区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确立了“儿童优先,普惠共享。侨乡特色,开放包容。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多元参与,凝聚合力。”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儿童友好县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等。
新会区枢纽新城体育公园打造了安全有趣的儿童运动玩乐空间,设有儿童沙池、滑梯、跷跷板、攀爬网等儿童游乐设施;睦洲镇多次升级镇中心公园,建成亲子乐园,打造1.4万平方米儿童户外活动广场;崖门镇打造青少年活动中心,包括展览大厅、培训室、活动室、阅览室、儿童游乐设施等,配套广场面积8000平方米……
如今,在新会,“友好”值正在攀升。
听见
侧耳倾听城市里的童声童意
如何让孩子们成为城市的“小主人”?新会区的“大人们”始终挂在心头。
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下称“小鸟天堂”)地处新会城区以南,自然科普教育是其重要功能之一。
1933年,巴金南下广东,途经江门新会,两次造访河心沙洲,留下难忘的回忆。回到上海后,巴金创作散文《鸟的天堂》,南国之美令无数读者神往。时至今日,“小鸟天堂”仍是不少家长带孩子出门游览的目的地。小朋友的到来,不仅给“小鸟天堂”增添了童真,也带来了许多童声。
“我记得之前在展馆遇到一位小朋友拉着家长说,这里怎么没有玩的地方,他想坐摇摇车。这让我印象深刻。”公园管理处负责宣传科教的王国丽回忆道,孩子们在公园参观游览时,往往会找找哪里有游玩设施,这给“小鸟天堂”在打造儿童友好基地时提供了方向。
“走进大自然,科普观鸟新知”科普研学活动在新会区开展。
目前,该公园已建成自然教育课堂、自然教育径(配备生动有趣的宣传标识)、湿地科普馆等设施,正升级改造科普教育类场馆2个、设置科普标识牌200个。此外,公园正拟建儿童专区2个,总面积55847平方米,增设儿童游戏无动力设施一批、多功能活动室一个,丰富儿童游戏层次和空间。
儿童友好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源于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中提出的儿童具有生命权、受保护权、发展权与参与权四大权利,儿童友好的最基本内涵就是尊重儿童的这些基本权利。站在成人角度去看“1米视角”,难免会忽略儿童的真正需求,落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窠臼。因此,侧耳倾听童声童意,让儿童参与,也是儿童友好建设的重要方面。
5月25日,新会区睦洲镇举办“我心中的儿童友好睦洲”绘画比赛,向全镇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征集对建设睦洲儿童友好示范镇的美好畅想;5月15日,新会区开展新一期“童眼看新会”儿童观察活动,收集了30多名儿童对即将改造公园的建议;而在圭峰小学,孩子们把自己的心里话投进“我想对校长说”信箱……
“儿童友好县区是一个系统提升的过程,倡导我们从儿童的视觉看世界,改变以惯性思维去规划去建设。”睦洲镇副镇长黄粤女介绍说,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每一位成年人都能够俯下身子,听见孩子们的声音。
“享”建
建设更有品质的现代化城市
在专家看来,原来城市追求发展的规模、速度,而今人们更关注城市发展的质量和品质,儿童友好城市是新时期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空间建设的重要指标。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会区常住人口达90.93万人,0—14岁的有逾14万人,占比达16.1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从数据可以看出,儿童及其青年家庭构成了新会青春活力的源泉。
江门市新会区机关幼儿园举办陈皮文化节。
同时,儿童友好县区的建设,不是一两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涉及城市规划、住建、交通、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注定是一项系统创新工程。因此,在《新会区儿童友好规划建设管理指引及2022—2025年行动计划〔新会区主城区儿童友好专项规划(2022—2025)〕》中,新会区也提出构建“规划指引—建设实施—评估监督”的完整体系,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并形成“上下联动、有示范、可推广”的多元建设模式。
“站在儿童角度审视城市发展,让儿童成为城市治理的参与者,把儿童友好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更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度的标尺之一。”李小玲认为。
近年来,新会区妇联成立区、镇、村(社区)三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站),建立家庭教育宣讲团队伍,开设线上线下公益课程124期,惠及5万多家庭;与区人民法院、区教育局建立区级家庭教育工作“3+N”联动机制,联动开展涉未成年人案件家庭教育指导协作工作;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开展“童心童行创未来”儿童调研、暖心夏令营、斑马线设计、儿童开放日等系列活动,保障儿童参与权,让儿童参与到城市发展、社会事务中,成为城市建设“新力量”……
如今在新会区,对儿童友好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共识。这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首善之区”的担当,更是点亮这座千年古城的未来。接下来,新会区将锚定目标、铆足干劲,进一步增强做好儿童友好县区建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精心打造儿童友好县区的新会范本。
【文字】南方+记者 申红洲
【通讯员】袁晓雯
【图片】新会妇联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