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色微亮,位于阳春市潭水镇瑶田水库的阳春市天顺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场内已是一片忙碌场景。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鳜鱼鱼苗经过注水、装袋、充氧等系列标准流程,被打包成一个个“水气球”成箱装车,运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
“阳春的养殖环境十分适合鳜鱼苗繁殖生长,产品在市场上十分抢手。”公司总经理敖道建介绍,自2012年建成投产以来,该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合作选育了优质翘嘴鳜鱼“广春1号”,年销售优良苗种2亿尾以上。目前,公司已拥有标粗池和孵化池上百个,占地200亩,“今年以来,我们已孵化5000万至6000万鳜鱼鱼苗,预计全年产值超2亿元,是去年的4倍。”
别看这鳜鱼长相普普通通,背后蕴藏的能量可不小。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发布的《鳜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95%以上鳜鱼苗种来自广东,而广东鳜鱼苗种近八成又来自阳春,阳春已占全国鳜鱼苗种产量的70%以上。
近年来,阳春市把发展鳜鱼苗种产业摆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突出位置,已建成鳜鱼苗孵化场(点)180多个,2022年孵化鳜鱼苗种22亿尾,真正撑起了全国鳜鱼苗种产业发展的“大半江山”。
供销两旺,优良环境孕育好苗
鳜鱼又叫桂花鱼、季花鱼,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被誉为“河鲜鱼之王”。
“鳜鱼的繁殖速度快、经济价值高。”据阳春市农业技术人员介绍,鳜鱼母鱼约15天至20天左右产卵孵化一次,从每年3月至10月可产卵孵化8次至9次,小鱼出生6天左右即可开口,由开口鱼苗养殖9天至10天便可成长为公分苗,售价每尾在0.1元左右,投资回报率很高。
目前,阳春市鳜鱼苗孵化基地遍布11个镇街,其中潭水镇最多,占了八成左右的产量。“从春分到中秋这段时间,是鳜鱼苗孵化和销售的旺季。”5月下旬,阳春市潭水镇鳜鱼苗种产业销售迎来“爆发”。据当地镇干部介绍,最高峰时,一天有超过100辆各地的鱼苗运输车来到镇里购买鳜鱼苗。
在潭水镇水口村的一处鱼苗孵化场,养殖户老范正在检测环道池的水温。他告诉记者,前晚他刚出售了一池鳜鱼苗,共30多万尾,第二天将由客商自行拉走。“养鳜鱼的人没有不知道阳春的。”老范自豪地表示,在鳜鱼产业,阳春是公认的全国最大、最优质的鱼苗孵化地。
“能够致富,多亏了鳜鱼种苗产业!”老范说,目前他养殖了100多对亲鱼,每年可出售1000多万尾的鳜鱼苗,产值约50多万元。
阳春作为一个内陆城市,鳜鱼孵化产业起步较晚,能一跃发展成为鳜鱼苗种行业的“龙头”,首先离不开当地优质的自然资源禀赋。野生鳜鱼原产于长江流域,依靠捕捞获得。20世纪70年代,国内鳜鱼人工繁殖技术取得突破,并逐渐带动了鳜鱼种苗繁育。
“鳜鱼孵化对气候、水质、温度甚至氧含量等指标要求都极高。”梁氏水产种业公司技术专家韩林强表示,阳春市是“岭南生态康养胜地”,森林覆盖率高,春季回暖快,水质极其优良,夏季高温天气少,因此,相对于原产地,阳春孵化的鳜鱼苗具有上市早、供应周期长等突出优势。
例如在潭水镇,当地养殖户利用山泉水、水库活水养殖鳜鱼亲鱼和孵化鱼苗,苗种成活率高,病害少,品质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以前我在其他地方买苗,但经过比较后,这几年我一直来潭水购买。”从湖北孝感行驶1200多公里,专门来到阳春购苗的鳜鱼养殖户孙友成说,他觉得虽然到阳春路途远了一些,但是养起来更省心。
营造优势,集聚产业发展规模
去年1月,阳春市鱼苗孵化产业协会挂牌成立,标志着全市鳜鱼鱼苗孵化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阳春市是广东省淡水鱼苗生产主产区,是全国鳜鱼鱼苗孵化的重要基地。全市现有鱼苗孵化场600多个,年孵化各类鱼共3950多亿尾,孵化量占全省淡水鱼苗总量的45%以上,其中鳜鱼鱼苗产量约占全国70%。阳春鱼苗远销珠三角及江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地,闻名全国,已成为阳春特色渔业品牌,是全市渔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然而,阳春鱼苗孵化产业依然存在着鱼苗孵化场分散、规模小,未能统一规范,缺乏品牌,产业链短,大而不强等实际问题。”阳春市鱼苗孵化产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成立协会,有利于逐步推动鳜鱼在内的鱼苗孵化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提升鱼苗质量,打造鱼苗品牌,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成立了阳春市水产种业振兴领导小组,打造2022年鳜鱼种苗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印发《阳春市鳜鱼苗种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27)》,建设鱼苗实验检测站提升当地病毒检测能力,坚持科技赋能提升种苗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近年来,阳春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鳜鱼苗种产业,逐步建设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产业竞争优势愈加明显。
2022年12月,位于阳春市河西街道九头坡村的高新技术水产龙头企业——广东盛世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水产养殖基地传来喜讯,首批成功驯化的饲料鳜鱼迎来收获上市。
“鳜鱼通常要吃活饵料,如未经驯化,宁愿饿死也不吃人工饲料。”广东盛世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贻品表示,由于这个特性,以往养殖1亩鳜鱼需配套4亩至5亩饵料鱼,导致成本高、病虫害风险大,养殖规模受限,而推动鳜鱼从吃活饵转变为吃饲料的过程就是驯化。
据技术人员介绍,喂养鳜鱼饲料成本每公斤16元至18元,整体养殖成本每公斤28元至36元;而活饵养殖成本就要高达每公斤56元至60元,饲料鳜鱼养殖成本比活饵鳜鱼低近50%。采取饲料喂养,既满足养殖鳜鱼生长发育营养需求,又不影响口感品质,降低了病害发生和水体污染概率,综合效益明显,是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举措。
当前,阳春市鳜鱼种苗产业园已列入阳江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正大力创建现代渔业示范园区,鳜鱼鱼苗孵化产业迎来了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为扩大鳜鱼鱼苗孵化产业,阳春市大力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聚焦优质鳜鱼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培育、优质苗种销售、养殖技术推广强化政策支持,提供高效服务,推动鱼苗孵化产业实现新发展。
造好“芯片”,助推产业提质增效
到2023年末,鳜鱼苗种产量达28亿尾,推动鳜鱼苗种总产值达5亿元;到2027年末,鳜鱼开口苗孵化量达60亿尾,鳜鱼苗种产业生产总值达38亿元……一个个在《阳春市鳜鱼苗种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27)》中白纸黑字写下的目标,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阳春正将“路线图”转化为“实景画”的生动实践。
当前,阳春市鳜鱼苗在产量上虽然具备绝对优势,但出售的大多是“开口苗”“水花苗”,需要送往在珠三角等地区“标粗”稳定后,再销往省内外。如何进一步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健全产业链,推动阳春鳜鱼种苗产业向销售“商品苗”“标粗苗”转变,是摆在阳春农业发展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种苗是农业发展的‘芯片’,对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5月16日,阳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阳春市委书记李宗瑞调研鱼苗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时强调,要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契机,打好“龙头企业”“政策扶持”“科技赋能”三张牌,推动鳜鱼苗种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
当前,阳春正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实施“双化”驱动和“三大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战略,5月31日,首届中国(阳春)鳜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3年阳春鳜鱼苗交易会也即将召开,阳春鳜鱼产业发展正迎来新机遇。
“阳春将紧紧围绕优化鳜鱼品种、提升产品结构、扩大产业规模、强化科技支撑四个关键,推动鱼苗孵化产业特别是鳜鱼苗孵化转型升级。”阳春市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与省农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组建科技团队,健全技术推广体系;全力建设鳜鱼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基地,大力培育水产种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完善检疫等配套体系建设,提升产品质量;以启动中国鳜鱼苗之乡申报为契机,强化知名品牌创建;做好贷款贴息、财政扶持等各项要素保障工作。
【南方+记者】罗天
【通讯员】黄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