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时,我需要的很简单

深圳市康宁医院
+订阅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青少年抑郁症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到那些正在与心理疾病做斗争的孩子们。

01

S,一个15岁的花季少女,诊断为抑郁症。记得初次见她时,低着头,沉默不语。

据她母亲描述,S有很长一段时间整日开心不起来,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寡言少语,并且容易自卑、自责,难受时甚至会控制不住伤害自己(咬自己的手)。

初次的交谈,S回应的很少,经过与她的母亲单独沟通,我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

她的母亲因为工作繁忙很少陪伴在她身边,觉得对孩子有亏欠,所以这次打算放下工作,全程陪伴、照顾孩子,帮助她摆脱疾病的困扰。

每次与S交谈,我会特意寻找她感兴趣的话题,慢慢地,她开始与我吐露心声。

通过交谈,我得知S在小时候经常受到父亲的殴打,加之母亲因工作原因很少陪在她身边,渐渐地她封闭自己内心,不太想与其他人交流。

尽管如此她却不想让母亲伤心难过,所以总是在母亲和其他人面前假装很开心,这让她自己感到很心累。

02

有次查房,我发现她在厕所久久不出来,推开门发现她在咬自己,便立马制止了她的行为并将她带回床上,告诉她发泄的方式有很多种,伤害自己是不可取的。

S哭着说:“另一个自己让我这样做的,我想努力控制不按照她说的做,但是一直把她关在里面,她会很委屈。”她的妈妈抱着她,轻拍着她的背:“没事的,有妈妈在。”眼里流着泪水,却故作镇定的说出。

在那之后的几次会面,我开始引导S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并且告诉她:没关系,允许你现在的状态存在,接受它。允许一切的发生,才是康复的良药。只有允许所经受的一切,我们才不会让脑海里的自己跟自己打架,才能更好地留出时间和精力去康复。

在S的母亲精心照顾和我们的双双配合下,S终于有所好转,顺利出院。

我始终忘不了回来复诊时她那开心的笑容,真的为她感到开心,花季的年纪,就应该有青春和活力。

03

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幕仍旧让我很有感触,我见过许多父母来陪孩子住院的,但却很少看到这样有耐心、尊重并且理解孩子生病的母亲。

在青少年抑郁症病因里,永远有中式家长不可撼动的位置,所有人都知道,只有他们本人不知道。

大多数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都是生活在一个“生病”的家庭里。他们父母的嘴里永远都在用最恶毒的话来摧毁他们,却还在问,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之前看网友分享过身边的故事:一个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去复诊,等待医生的时候在看书,医生便表扬了她。但她的母亲却泼凉水说她假用功。医生非常气愤,好不容易把孩子的心理问题救回来,结果因为家长一句话前功尽弃。

所以,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谐美满的原生家庭能造就健康阳光的孩子,充满争吵、打骂的原生家庭只会让孩子陷入痛苦的深渊。

希望父母不要等到面对突如其来的心理疾病时才放下期待,最终只剩希望孩子做一个健康快乐的普通人。

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们,是无助的,就像是陷进了沼泽,不停地挣扎,却有可能越陷越深。

而S同时也是幸运的,有一位有耐心、理解并且尊重她的母亲,带她走出抑郁的深渊。因此,只有父母用时间和爱,才能改变现状、创造奇迹,根治孩子的心理创伤。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爱浇灌,在阳光下奔跑,远离抑郁的黑洞。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