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化妆品后过敏原因大揭秘! | 化妆品安全科普大比拼优秀作品

南海市场监管
+订阅

近日,南海区市场监管局在全区开展

化妆品安全宣传大比拼活动

有“料”你就来!南海化妆品安全宣传大比拼开始报名啦

已收到众多企业投稿

其中不少作品内容实用、形式新颖

一起来看看优秀作品吧!

市面上的化妆品五花八门

但“爆款”化妆品未必安全

“大牌”化妆品也未必适合自己

如何选购化妆品才能“避雷”?

点击观看下方视频

爱美的你赶快学起来吧!

02:22

视频制作单位:佛山市奥姿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然而有时候

即使是通过正规渠道

选购正规生产企业

生产的化妆品

使用后还是出现了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

这是怎么回事?

别慌,这是化妆品不良反应的表现

那么化妆品不良反应是什么?

为什么会发生?

如何有效避免?

往下看!市场君这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一、化妆品不良反应是什么?

根据《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2年第16公号),化妆品不良反应,是指正常使用化妆品所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病变,以及人体局部或者全身性的损害。

化妆品不良反应的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皮肤瘙痒、灼热感、紧绷感;稍微严重的可能出现皮肤的红斑、丘疹等,严重的可能导致瘢痕形成、永久性脱发等。有的化妆品还可能导致皮肤色素的异常、毛发脱落、口唇炎症、指/趾甲畸形、引起或者加重粉刺等。

二、为什么会发生化妆品不良反应?

引起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

1.消费者使用的化妆品是违法产品、过期产品或者未按照储存条件储存的化妆品,比如:使用了非法添加激素或者抗生素的化妆品。

注意!!!

2.消费者对所用化妆品中的某种成分过敏,造成了个别消费者使用后出现了过敏等不良反应。

3.消费者没有认真阅读化妆品的标签说明,没有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来使用化妆品。比如:在使用染发类化妆品之前,没有做皮肤过敏测试,导致染发后出现过敏症状。

三、如何减少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1.要选择有合法渠道来源的化妆品,在美容美发机构消费使用化妆品也要问明产品来源,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和说明书。购买化妆品时要注意索要发票和购物凭证,以备维权。

2.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或化妆品监管APP查询化妆品是否真实,仔细核对化妆品标签内容:企业名称、生产许可证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限、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进口化妆品应有中文标签。

消费者应对化妆品功效有合理的预期,对标签中有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具有夸大宣传或引人误解内容的化妆品应提高警惕,避免使用。

3.要按照化妆品标识中规定的使用方法合理使用化妆品。

4.如消费者属于过敏性体质(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人群、过敏性皮肤病(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等)患者,在使用化妆品前应做皮肤测试。消费者清楚自身过敏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查看化妆品标签全成分标注来识别产品是否含有自身过敏的成分,最大限度的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过敏的产品。

小贴士

皮肤测试:首先将化妆品在前臂内侧中下部或耳朵后面做少量涂抹,观察一段时间后,涂抹部位的皮肤是否有红肿现象,或者是否有瘙痒、灼热和刺痛感;如无异常现象,再按照化妆品标签、使用说明涂抹于所用部位进行正常使用。

四、发生不良反应怎么办?

如发生化妆品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如有必要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就医时要携带近期所使用的化妆品及其包装,以帮助医生判断出现的症状是否与使用该化妆品相关。

消费者如果去作为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基地或者监测哨点的医疗机构就诊,可以通过该医疗机构报告不良反应。消费者也可以向当地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或者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可能与使用化妆品有关的不良反应。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