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第一届大湾区现代轨道交通技术学术论坛(湾区论坛)暨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现代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年会在广州召开。卢春房、杜彦良、欧进萍、郭仁忠、王复明、田红旗、郑健龙、岳清瑞、李术才、郝洪、吴智深11位海内外院士,以及数十位业内专家共聚一堂,进行学术报告及交流。
瞄准轨道交通世界前沿,论坛针对先进施工技术、高速铁路技术发展、多网多制式融合、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出行等前沿话题,结合大湾区轨道发展需求,共同研讨轨道交通领域前沿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
“广州地铁围绕‘一串城、一张网、一张票’,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实践及探索”,广州地铁集团总经理刘智成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报告。他介绍,在政府推动和企业参与下,广州投入近1亿元的研究资金,聚焦湾区三大都市圈、共计11座城市,近万公里的“地铁+城际”复合巨型网络,开展了涵盖规划、建设、运营、系统、资源5大方面共23项专题研究。
当前,广州地铁集团正全面推进21条约613公里地铁和城际线路建设,统筹实施32个国铁、综合交通枢纽、市政道路项目投资建设。
刘智成介绍,依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州地铁以国家和行业战略需求为出发点,聚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打造成为提升产业创新效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目前广州地铁正推进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如针对水灾、火灾、异物入侵等重大风险防控及大客流疏散的“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重大风险防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示范应用》项目,研究5G技术及其在行业应用的“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典型行业的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应用示范》项目,以及研究城轨质量保证NQI综合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质量保证NQI协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此外,还有围绕车载综合检测技术进行攻关的国家发改委《城轨交通行车关键设备设施主动运维系统研究及工程应用》项目。
广东省设计大师农兴中也提到,驱动轨道交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通过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的形式实现。“我们要利用前沿的建造技术,降低轨道交通建设造价、减少建设过程中对环境、交通、市民生活的影响,在运营时要研发节能减排技术,响应国家‘双碳’号召,降低轨道交通能耗,进一步降低轨道交通成本,此外,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慧科技,实现轨道交通领域的减员增效。”
据悉,本届会议由粤港澳大湾区现代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广州地铁集团承办。
粤港澳大湾区现代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创建于2018年10月12日,由中国工程院杜彦良院士发起并联合包括深圳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12家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核心企业共同成立,同时邀请了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骨干的专家学者参与,目前有29家成员单位,共同推动大湾区轨道交通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中心委员会由27名院士专家领衔,在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流程,在线路运营、桥梁隧道、车辆装备、电力供电、通信信号等全专业领域具有领先水平。
广州地铁表示,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将助推广州地铁继续发挥一体化经营管理优势,主动承担“提速广州、主导湾区、引领行业”的使命,以“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理念,统筹推进广州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全力推动“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努力构建结构合理、换乘高效、共建共享的世界级轨道交通。
【南方+记者】郑慧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