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居住在惠州南山诗意小区的赵阿姨,经常在阳台看到两只红耳鹎飞来飞去,月底竟然发现他们在阳台筑巢安家,产蛋养育子女啦!兴奋之余给惠州日报报料,家里不请自来多了一家可爱的邻居。
孵化中的红耳鹎尽心尽力。
刚刚破壳而出的红耳鹎幼鸟。
四只幼鸟。
四只红耳鹎幼鸟张大嘴巴争相索要食物。
红耳鹎在赵阿姨家阳台的植物上开始养育子女,一窝产了四枚蛋,经过孵化4月29日第一只幼鸟破壳而出,剩下的三枚蛋也陆续孵化成功。四只可爱的幼鸟可把他们的父母忙坏了,不辞辛劳地穿梭在小区周边地区,捕捉各种昆虫、植物的果实、米饭等给他们喂食。
红耳鹎给幼鸟喂食。
幼鸟与叼着食物归来的红耳鹎构成一幅舐犊情深的温馨画面。
给幼鸟喂食米饭。
勤劳的红耳鹎一次叼来了两粒果实,幼鸟有些吃不下啦。
赵阿姨每天对小鸟细心呵护。
记者通过近一个月的跟踪拍摄,记录了他们的成长过程,也定格了红耳鹎育儿舐犊情深的温馨瞬间。从四只相互争抢食物的小鸟,到最后只剩下最强壮的一只存活了下来,物竞天择,强者生存。成鸟的红耳鹎,于近日飞翔在了惠州的天空。
知多点:
红耳鹎(学名:Pycnonotus jocosus),是鹎科、鹎属的鸟类。红耳鹎为小型鸟类,体长17-21cm。额至头顶黑色,头顶有耸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后方有一鲜红色斑,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周围以黑色,在头部甚为醒目。上体褐色。尾黑褐色,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下体白色尾下覆羽红色。颧纹黑色,胸侧有黑褐色横带。红耳鹎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丘陵地带的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等森林中,性活泼,整天多数时候都在乔木树冠层或灌丛中活动和觅食。红耳鹎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来源:惠州头条APP
图片:惠报全媒体记者王建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