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科医生教你如何辨别和祛除体内湿气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
+订阅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脾胃(肝胆)病科 庄昆海副主任医师

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脾胃(肝胆)病科 廖柳医师

近日,张阿姨因为胃口不好、身体疲倦乏力来到了脾胃肝胆病科的门诊就诊。医生一看张阿姨的舌头便说了一句:“湿气重”。张阿姨一脸疑惑的问:“医生,什么是湿气重呢?”

(舌苔白厚腻)

一、中医讲的湿气有外湿和内湿之分

外湿本指自然界多雨或潮湿的气候或环境状态,这种气候或环境状态会使正气虚弱或体质湿盛的人发生疾病,对这些人来说,外湿便成为致病的因素。

内湿则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失健运,不能运化精微,以致水湿停聚所致。

外湿与内湿虽有不同,但两者在病证表现上有共同的特点,且在发病过程中常相互影响。外湿发病,必伤及脾,脾失健运,则湿浊内生;而内湿由于脾虚,脾阳虚损,水湿不化,又易于感受外湿。

二、湿气重的表现有哪些呢?

无论外湿或内湿,都有阻遏气机、伤人阳气和侵袭脾脏的特点。在病证上又都具有沉重、秽浊、黏滞等特性。具体表现为:

1.湿性重浊:例如头昏沉感,周身困重,关节疼痛,湿疹,头发,面部易出油,小便浑浊,女子白带增多等。

2.湿性黏滞:皮肤粘腻,大便粘腻,大便溏,小便滞涩等。

3.湿性趋下:湿邪更易侵袭身体下部,表现为小便浑浊,大便粘腻,白带增多,下肢沉重等。

4.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怕冷,困倦乏力,胸闷,胃胀,食欲差等。

5.湿邪易伤脾胃:湿邪损伤脾胃,则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和气血运行,就容易出现腹部胀满、食欲差、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大便溏泄等表现。

三、如何祛湿呢?

1.谨防外湿

应避免久居阴冷潮湿的环境,内室勤通风;避免淋雨涉水及长时间水中作业。冒雨或下水作业后应及时换上干燥衣物,并注意保暖;运动汗出后更换衣物。避免湿气被肤表回吸,洗发后及时吹干,避免湿发入睡。

2.顾护脾胃

人体摄入的水谷依赖脾胃运化。脾胃健运,水湿才能正常运化。因此,顾护脾胃是杜绝内湿的关键。防湿以护脾胃为先,而护脾胃又以饮食为要,应少食生冷、冰镇食品,尤其脾胃虚弱者,尽量少食生冷瓜果以免中伤脾阳;按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少食肥甘厚腻。

3.养护阳气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首先,人体阳气不足时,更易为湿邪侵犯;其次,湿邪侵入人体后之所以能处处为患,是人体自身阳气不足,不能温化水湿并及时将湿邪排出体外。因此,为保证不受湿邪侵害。还应增强自身阳气,避免熬夜,适量户外运动,少吹空调。

4.中医祛湿有方

(1)中医药:中医注重辨证论治。湿邪常夹杂其他病邪。如风湿、湿热、寒湿、湿浊、痰湿等。而中医对应的治湿法也很多,如解表散湿,芳香化湿,苦寒燥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清热利湿,理气化湿,益气化湿,温阳祛湿,升阳祛湿等。例如脾虚湿蕴泄泻者可以尝试服用参苓白术散;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可用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湿;湿热导致的黄疸可以用茵陈蒿汤加减;阳虚水湿导致的肢体浮肿可以用真武汤等;风湿犯表所致的痹症则用羌活胜湿汤等。

(2)艾灸:艾灸产生的热量可以温通经络,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水分和湿气。另外中医认为,湿气与脾、肾功能密切相关,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可以加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水湿的排出。

(3)穴位按摩:百会、足三里、丰隆、阴陵泉等穴位具有祛湿的功效,日常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每次持续约5~10分钟达到祛湿效果。

(4)祛湿药膳:脾虚患者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加入山药、炒扁豆、薏苡仁、茯苓、五指毛桃等增强祛湿健脾之功。

临床诊断湿邪,主要依据症状来进行,并结合当时的气候环境以及患者体质、情志和饮食起居等情况综合分析。治疗上述病证特点,或芳香化湿,或淡渗利水,或健脾,或燥湿等,也可几法合用以增强疗效。

建议大家到正规医院相关专科进行体质辨识,不要自行购药。

脾胃(肝胆)病科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脾胃(肝胆)病科,是国家区域(华南)中医(脾胃病)诊疗中心分中心。现有300㎡的现代化消化内镜中心、1个住院病区、3间门诊诊室、1间中医特色治疗室和1个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科室现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结构合理的中青年专家队伍,包括广东省名中医、学术带头人刘凤斌教授、陈斌教授,科主任庄昆海副教授,以及陈林秀副教授,叶圣勇、杨伟东、李雪梅主治医师,廖柳住院医师等。

内镜中心开展业务包括:各种内镜下手术如: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异物取出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硬化术+组织胶栓塞术、精准断流术(ESVD)、消化道狭窄扩张术、消化道支架置入术、黏膜切除术(EMR/EPMR)、黏膜剥离术(ESD)、黏膜下挖除术(ESE)、贲门肌切开术(POEM)、经内镜下空肠营养管置管术等。

专科开展业务包括:1.胃肠优势病种: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Barrett食管,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驰缓症,肠易激综合征,胃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消瘦查因等;2.肝胆(胰)优势病种:病毒性肝炎,各种原因的肝硬化代偿/失代偿期,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不明原因黄疸,不明原因腹水查因、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胰腺炎等。

另外,科室遵循中医基础理论,开辟“上病下治”、“内病外治”、“腹病背治”、“内病局治”等中医药整体治疗方法,创立中医特色疗法用于脾胃肝胆系疾病的诊治,将穴位贴敷、脐贴疗法、封包疗法、热奄包疗法、耳穴疗法、烫熨疗法等应用于临床,取得不错疗效。

住院部咨询电话:020-86459050

内镜中心咨询电话:020-31218584

咨询时间:上午08:00-12:00

下午14:00-17:00

END

●指导专家简介 ●

庄昆海

医学博士,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脾胃(肝胆)病科负责人。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亚洲华人生存质量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胶囊内镜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脾胃肝胆病整合康复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脾胃系常见疾病(如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胃癌前病变等)、肝胆系常见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不明原因黄疸等)等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胃肠镜诊疗及ERCP术。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周六上午

●作者简介 ●

廖 柳

脾胃(肝胆)病科

中医师

医学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主要从事消化内科(脾胃病科)工作。师承广东省名中医刘凤斌教授。

擅长:运用中西医理论诊治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慢性胃炎、慢性腹泻、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能熟练掌握胃镜、肠镜下常见病的诊断及常规镜下治疗等。

出诊时间:周六上午

编辑 | 庄梦

复核 | 范利华、何玉妹

责编 | 潘玉菲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