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拥有自信微笑,却下不了决心戴牙套?专家这么建议……

禅人医
+订阅

谁都想拥有自信笑容,但好看的牙齿却不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有的。

牙齿不齐、牙齿缝隙、咬合不好、龅牙嘴突……不少人都有着不同的口腔问题,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下定决心正畸矫治。有的人不想经历戴牙套的阶段,有的人觉得自己已经过了正畸的最佳时期,有的人担心会有“牙套脸”……

口腔正畸后可以让人增强自信,保持良好笑容。/图片来源于网络

5月15日是世界正畸健康日,为了唤起人们对口腔正畸的正确认识,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本期健康周刊,禅城区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主治医师吴琳琳对人们正畸矫治方面比较集中的疑惑,给予了专业科普和仔细答疑。

牙齿不齐、咬合不佳等情况有必要正畸

吴琳琳表示,正畸的作用有很多:

首先,儿童时期的牙弓狭窄牙列不齐甚至会影响到发音及吞咽功能。正畸能使上下颌之间形成良好的尖窝锁结关系,大大提高咀嚼效率。

另外,牙齿排齐后口腔更容易进行清洁,从而降低牙周病的发病率,有利于牙龈及其他牙周组织的健康。

同时,良好的咬合和健康的牙周是口颌系统(牙齿、肌肉、颞下颌关节)稳定的必要条件,长期的错颌畸形会导致咬合力量不平衡,久而久之影响颞下颌关节健康。

牙齿矫正还可以改善因牙齿畸形造成的面部问题,比如龅牙、地包天、偏颌等等。

什么情况需要正畸?吴琳琳指出,如果出现牙齿不齐如牙列拥挤、缝隙过大等、咬合不佳如存在开合、反合、锁合等、笑容不好看或者嘴突等都有必要进行正畸治疗

错颌类型不同 正畸治疗最佳时机也不同

虽然正畸没有年龄限制,但在合适的时机做一些干预治疗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吴琳琳表示,发现问题需要尽早治疗,但因为错合畸形的类型和原因不一样,正畸治疗的最佳时机也不同。

比如,小孩子由于一些不良习惯引起的错合畸形,如张口呼吸、咬嘴唇、咬手指、吐舌头等,家长发现要尽早引导纠正,必要时须进行专业的干预方法。如比较常见的口呼吸,会出现所谓的“腺样体面容”,这种情况需要先解决呼吸道阻塞的问题,然后再矫正牙齿、面型的问题。

对于上下颌骨发育异常的引起的错颌,比如地包天、小下巴、或者上牙弓宽度不足,则需要利用上下颌骨发育的潜力进行矫治,矫正的时机相对较早,一般从8-10岁开始治疗。“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地包天’的矫治,原则上早发现、早干预。”吴琳琳解释道,如果存在家族史更要加强关注,最小3岁就可以戴简单的矫治器纠正乳牙反合,等到8-10岁,再观察孩子颌骨发育情况,必要时需进行前方牵引促进上颌骨发育。由于“地包天”存在遗传因素,需要长期追踪直到成年骨骼发育完成。

个别牙齿错位影响上下颌骨的正常发育的情况,最好在8-10岁开始治疗,减少对上下颌骨正常发育的影响。对于牙齿错位导致的咬合创伤(如严重深覆合),则需要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如果是牙齿排列引起的牙齿问题,如拥挤不整齐,咬合不佳等,可以等牙齿替换完成后,一般在11-13岁开始治疗。

虽然正畸不限制年龄,但青少年正畸相对于成人更有优势,青少年阶段牙槽骨改建速度比较快,矫正的疗程相对短、效果也会更好。因此吴琳琳建议,家长在孩子乳牙完全萌出3岁左右、牙齿替换阶段8-10岁、牙齿替换完成12-13岁这几个阶段最好带着孩子找专业牙齿矫正医生进行检查,确认是否需要进行矫正。

对于较严重的上下颌骨发育的异常,无法通过早期生长改良和单纯的牙齿矫治来治疗的,则需要等到成年颌骨发育完成后,做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牙套摘下后就结束了?仍要佩戴保持器

吴琳琳介绍道,正畸一般会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

在正畸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再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错畸形的类型制定正畸治疗方案。“检查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口腔结构等问题,如骨骼发育、牙釉质是否正常,牙齿需要调整到哪一个位置,需要多大间隙等,这是正畸前必不可少的步骤。”吴琳琳说道。

检查完成后,医生会与患者进行沟通,实施治疗方案。患者通过配戴托槽、弓丝、支抗钉或者隐形矫治器等方式,移动牙齿,从而达到促进或抑制颌骨生长的目的。“正畸不一定要拔牙,但有些患者需要拔牙来为牙齿的重新排列腾出空间。”吴琳琳建议,所有患者在正畸前都要治疗好牙周炎、龋齿等牙齿疾病,确保正畸能安全进行。

“正畸结束后,牙齿已经移动但并不稳固,患者还需要戴用至少两年的保持器,有些情况甚至需要终身保持。”吴琳琳表示,这是因为牙齿在移动到新的位置后需要牙槽骨改建稳定下来,另外,咬合、肌肉、关节等口颌系统也需要建立起新的平衡,这个时期牙齿容易复发移位,戴用保持器可有效预防复发。

通常结束后第一年需要全天戴用保持器,到第二年夜间佩戴即可。“佩戴保持器的时间长短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整个正畸过程要经过几年才能完成,很多孩子的保持阶段需要一直持续到成年。”吴琳琳说。

正畸会导致“牙套脸”?这些举动能避免

正畸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正畸期间不能做什么?这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吴琳琳表示,正畸期间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口腔卫生。“矫治器戴入后,口内附件增多,清洁难度加大,需要更加认真地去刷牙。”她提醒,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加用冲牙器、牙缝刷、牙线等,进行更加彻底细致的清洁。患者一般进食后就要刷牙,每次至少五分钟,否则,容易造成牙箍周围积存食物残渣,久之容易造成牙箍周围的牙面脱钙变色甚至龋坏。

对于饮食方面患者也需要注意。吴琳琳介绍,在整个矫治期间,饮食基本不受影响,但一定要尽量避免吃较硬的食物,比如骨头、坚果等,这类食物可以把骨头及壳剔除再食用。带核的东西,如话梅、枣等,这类食物可将核剔除再食用。

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啃切的动作如啃玉米,啃苹果等,可以把水果切成小块放入口内进食。一旦饮食没注意造成托槽脱落,首先往往需重新配置及粘固托槽,产生额外的费用,还会影响矫治疗程,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患者还需要按预定时间复诊,更换钢丝、橡皮链等,如不按时复诊会人为延长矫治疗程甚至造成牙齿失去控制产生不良后果。在正畸过程中如遇托槽脱落或钢丝刮嘴等突发情况,要及时前往医院处理。  

有些人还会担心正畸会不会导致出现“牙套脸”。对此,吴琳琳表示,矫正中出现牙套脸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种是颧骨较高、较瘦的患者在正畸过程中出现“牙套脸”的几率更大;第二种是饮食频率发生了变化,饮食次数减少食量下降,导致体重减轻,表现在脸部皮下脂肪减少,面部丰满度下降;第三种是牙齿加力后会出现酸软的情况,吃太硬的东西使不上劲,或者牙齿不舒服,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咀嚼肌肉萎缩。

吴琳琳提醒,患者为了避免出现牙套脸尽可能维持以前的饮食习惯,正常饮食,防止体重大幅变化。同时,在矫正过程中尽可能去锻炼咀嚼肌肉,适量多咬咬胶等,避免咀嚼肌肉萎缩。“‘牙套脸’大多数情况下是暂时性的,矫正结束后随着咀嚼肌肉的充分恢复,牙套脸也会得到改善。”吴琳琳表示,患者不需要对此进行过度担忧。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宇琴、周文琪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