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一砚,跨越千年。
伍丁诞,是中国端砚之乡——端州采石制砚工匠每年四月初八举行的最为虔诚的一项民俗活动。自端砚问世后,伍丁精神深受当地采石制砚工匠敬奉,每逢诞期,来自五湖四海的采石制砚工匠祭拜伍丁祖师,祈求保佑石业兴旺,这一习俗已传承千年。
端砚天下闻名由来已久,恰逢农历四月初八“伍丁诞”,5月26日至28日,“中国砚都·湾区新秀”端砚文化嘉年华暨端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将如约而至,届时伍丁诞巡游活动、端砚文化嘉年华、端砚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技艺研学展示活动及端砚主题文艺沙龙等端砚主题的丰富活动将一一与大众相见。
肇庆端州,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孕育了各种坚实细腻的端石,而后千百年来,众多能工巧匠,汇集智慧与汗水,依脉采石,因石构图,刻画雕塑出一方方精美细致端砚,技艺传承至今。
图源:新华社客户端
近年来,肇庆以砚村、砚坑、砚岛为主体的“中国砚都(肇庆)端砚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园”,逐步形成以“砚馆—砚坑—砚村—砚街—砚岛—砚园”为载体,集生产、展示、科普教育、鉴定、拍卖、销售、文化创意、文化体验、文艺创作、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多产业的文化产业集聚园。
端州古砚的“藏”与“露”
时间的卷轴拨回数年前,2018年11月,肇庆市第三次通过“中国砚都”称号复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端砚品牌宣传抬头可见,历经多年的发展,“中国砚都”的形象已深入城市肌理,已然成为肇庆、端州向前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名片。
国内以端砚为主题最大的博物馆——中国端砚博物馆。
回顾到2020年9月,中国端砚博物馆建成开馆,这是端砚文化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和喜事。端砚从此有了展示的“归属”,从了解端砚跨越千年的发展史到欣赏典雅精美的端砚、从认识一位位端砚传承人到感受端砚产业发展的活力……端砚博物馆的大量“馆藏”,不仅引来许多文化学者的来访,更有了群众百姓与端砚全方位接触的“表露”机会。
作为目前国内以端砚为主题最大的博物馆,集端砚文化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走进端砚博物馆内,高耸的大堂,开阔的空间,极佳的视野、极简的线条,高端大气的装饰设计和陈展风格处处体现着端砚浑厚、温润、平静、自信而又具有力量感的文化和审美情趣。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端砚博物馆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游览。
博物馆馆藏的“九龙戏珠”砚,由中国文房四宝制砚大师梁伟明设计,联合多位工匠集体创作。
端砚博物馆的诞生,一改过去端砚展示场馆不具规模、设施不完善、展示途径单一的情况,填补了缺乏互动性的空白,有力增强了端砚文化宣传,为提升肇庆“中国砚都”地位发挥着积极作用。
时间线拉回如今,端砚文化嘉年华暨端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在即,端砚从业人员又一个盛大集会,届时将开展极具民俗特色的伍丁诞巡游,端砚雕刻、传拓技艺研学展示,端砚主题文艺沙龙等活动,同时还汇聚四方端砚“大咖”,为端砚未来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产业发展的“新”与“旧”
庚子年初期,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了各行各业,端砚产业也在所难免,依托传统销售渠道的端砚业态线下销售受阻,面对严峻的挑战,在党委政府指引和端砚协会的带领下,端砚人集众之智,寻找产业发展新的突破口,一场从传统线下转移到网络线上的销售格局变革应运而生。
“2020年迎来了很大的挑战,但也创造了许多新的生机。”肇庆学院美术学院院长、肇庆市端砚协会会长梁善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端砚产业发展受阻,从业人员减少,销售数据下降,但这从未动摇到端砚人发展产业的决心。
“今天大家想欣赏怎样的端砚?”“端砚的种类丰富,大家可以跟我一起来学习区分。”“喜爱端砚的朋友可通过直播下单。”乘着线上网络直播潮的东风,一时间,线上销售、直播带货成了端砚商家销售的新渠道。每当夜幕降临,在端砚文化村内不起眼的商铺里,一个个直播间却热闹非凡,通过线上向全国各地介绍端砚、包装打包、写单发货,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在迫在眉睫之时,乘上网络的“高速快车”,宣传端砚文化,激活这个受阻的传统产业。
如今,与O2O端砚产业园合作的直播卖砚成为最主要的销售渠道,端砚制砚艺人对砚石、雕工进行的专业讲解,两名主播负责与客户沟通、活跃气氛,端砚的销售额成倍增长。
梁善介绍,近年来,端砚线上销售的量在不断增长,消费主体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是端砚产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未来,端砚协会将会在线上跟线下两个领域来加大发展力度,特别是新业态网络销售方面,成立相关的组织来研究业态的发展,进行分层研究,这对端砚行业将产生更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网络销售渠道开辟了端砚的“新天地”,提振了端砚产业发展的信心,产品销售的数据也随之逐步上升。由端砚鉴定中心出具的端砚鉴定证书相当于行情的“雨晴表”,鉴定证书的出具数最能体现产业的销售情况,截至目前,端砚鉴定中心出具的证书数已达99000余张,即将突破“十万大关”。
非遗传承的“聚”与“散”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在非遗传承中更需要新生代的创新力量。
时光荏苒,近年来,端砚发展过程中,中青年逐渐接过接力棒,成为创业创新的中流砥柱。在端砚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一代投身于端砚产业,他们善抓机遇、勇于创新,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成长为推动端砚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近年来,端州区涌现出梁志勇(左)程振业(右)等一批青年制砚人。图源:中国文房四宝协会
他们大多从小在端砚文化的耳濡目染中成长,同时也汇聚了新时代文化力量,在以传统题材为主的端砚市场中,他们担当起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相聚一起同为端砚非遗传承接力。在传统题材为主的端砚市场中,他们的作品往往令人耳目一新,独树一帜,作品深受年轻群体的青睐。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有了新生代的端砚传承人的集聚,同时也需要把端砚的文化和技艺“发散”传播出去。
“端砚人始终以坚守、坚持和创新的态度迎接发展,不管在任何时期,他们毫不懈怠地抓紧时间‘练好内功’、潜心创作,力求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同时,也通过全国技能大赛和各类培训班,壮大端砚发展的队伍,培养更多的端砚人才。”全国文房四宝专家、广东省端砚协会会长王建华说。
近年来,端州区高度重视培养制砚青年艺人综合文化素质,举办“端溪讲堂”系列培训班,接受培训教育的端砚从艺人员近500人次,一大批青年雕刻师脱颖而出,其中包括一名国家级大师、三名全国技术能手,一名全国轻工技术能手,七名全国文房四宝行业技术能手,一大批省、市级制砚大师,他们成为端砚艺术创作中的中坚力量,端砚技艺人才培养也逐步走上了规范化。
“非遗课堂”系列活动——“端溪讲堂”首届端砚文化研修班。
2020年肇庆承办了首届全国文房四宝用品制作职业技能竞赛初赛和全国总决赛。端砚参赛代表以优异的成绩包揽了前三名,鼓舞了端砚人士气,擦亮了“中国砚都”金字招牌。2023年肇庆市10名选手进入了第二届全国文房四宝用品制作砚雕技能竞赛,再次创造佳绩。
端砚人,聚凝心,兴百态。在新时代的号角下,发生在“中国砚都”端砚的精彩故事仍在奋笔书写。端砚文化的传承和产业的发展已然大步向前,相隔多年,此次“中国砚都·湾区新秀”端砚文化嘉年华暨端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也必将在端砚发展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记者:何玮珊 黄海涛
编辑:黄咏欣
编审:伍泳燕 李欣颖
端州区融媒体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