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既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高地”。近年来,阳西依托本土文化资源不断讲好“阳西故事”,以七贤书院等博物展馆为抓手,促进文化和旅游事业的融合发展,吸引游客到博物馆驻足打卡。
在修缮完成阳西县博物馆——七贤书院的基础上,阳西县已建成横山红色展馆、姚宝光大屋、儒洞边海红色展馆、农耕博物馆、渔家文化博物馆、双鱼城海防文化展馆等一系列特色博物展馆,并规划建设蚝文化主题展馆等。
高雅艺术走进七贤书院,带领游客追寻“诗与远方”。
日前,阳西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举办了以“诗与远方”为主题的“高雅艺术进基层———走进七贤书院”文化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广阳西特色文化,促进阳西文化旅游事业的多元化发展。
让艺术与历史交融
“诗与远方”娓娓道来
阳西七贤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最早可追溯至宋朝设置的大圩站,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阳西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七贤书院除了博物馆功能之外,如今也是阳江市文艺创作示范基地。
日前,阳西历史文化和诗词爱好者齐聚七贤书院,在现场举办诗歌朗诵活动,将阳西的“诗与远方”娓娓道来。活动主要以诗歌朗诵的方式进行,同时还穿插歌唱与乐器演奏等节目。
在活动中,演员们深情地朗诵了描写阳西大好风光的诗歌,讴歌阳西近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赞美山海阳西的魅力,现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七贤书院是阳西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能在这里表演很荣幸。我在台上表演了笛子独奏作品,和古色古香的七贤书院十分契合,希望能把阳西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表演嘉宾叶海旋说道。
据了解,“高雅艺术进基层”活动已成为阳西文化特色品牌之一,此次选在七贤书院进行表演,旨在更好地宣传推介阳西文脉,弘扬推广阳西本土文化。
作为阳西县博物馆的七贤书院已修缮一新。
着力讲好“阳西故事”
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为了进一步提高阳西县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水平,让讲解员能够更好地讲好“阳西故事”,阳西县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开展了讲解员培训活动。
在培训活动现场,讲解员们认真观看了七贤书院的宣传片,深入细致地了解阳西文化,学习了讲解员的基本礼仪、语言表达、讲解技巧等方面知识,切实提高了业务能力。
“我在培训中学习到很多讲解方面的礼仪知识和技巧,我会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日常讲解工作当中,为讲好‘阳西故事’作出贡献。”阳西县博物馆讲解员黄瑞卿说道。
自2022年5月完成修缮开放以来,阳西县博物馆接待人数已超过1.75万人次,并承办了“楹联文化展” “读书公益活动”“博物馆日研学”等一系列活动,成为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于一体的阳西文化交流平台。
目前,阳西县博物馆在深入挖掘“阳西故事”的同时,围绕忠勇祠、七贤之路等特色文化资源,旨在为广大游客提供文化之旅。在获得“阳江市国防教育基地”“阳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的基础上,阳西县博物馆正在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持续加大对阳西文化的挖掘力度。
七贤书院着力培养优秀讲解员队伍。
延伸阅读
七贤书院旧貌换新颜
作为阳江地区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明代书院之一,七贤书院位于阳西县织篢镇太平村,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七贤书院前身是太平驿站和纪念抗倭英烈的忠勇祠,历史上曾有李德裕、寇准、苏轼、苏辙、秦观、赵鼎和胡铨途等七位贤臣经太平驿站,并留下许多诗作。如今,七贤书院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重要文化旅游景点。
近年来,阳西县对七贤书院进行活化利用,按照“修旧如故”的标准进行修缮。修缮后的七贤书院,檐牙高啄、屋宇错落、曲径通幽,书院中厅的大屏幕可以让游客总览书院历史,讲解员通过物联设备可以对各展厅的灯光、投影进行智能调控,并结合场景需要为游客提供多维度的体验。
【南方+记者】赫鹏翀
【通讯员】伍雅琪 冯晓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